第724章 掀大狱就熟留书朝

2024-11-14 作者: 手抽的鸡蛋
第724章掀大狱就熟留书朝    朱高炽望着朱棣一摇一晃离开的大屁股,只觉得十分委屈。
  
      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小叔叔离京后,爹的情绪就变得十分不稳定。
  
      这已是三天以来挨得第八顿揍了。
  
      宝宝心里苦,不知找谁说...
  
      “小叔叔,你快回来,我一人承受不来....”
  
      是夜,朱高炽流着情泪,满腹委屈,呢喃着有些失眠。
  
      他决定按照小叔叔教他的办法,数羊。
  
      “一只羊...呼噜~~~~”
  
      且不说朱高炽是失眠还是缺觉,这晚过后,大明举国不知多少个家族,要开始睡不着觉了。
  
      方孝儒案,事发突然。
  
      之前,朱棣和苏谨成功将所有人的视线,全部引到了‘摊丁入亩’和‘扬州查税’的案子上。
  
      无论是江南官场,还是朝中官员,正绞尽脑汁全力应对这件事的时候,却不知二人的胃口远不仅于此。
  
      而朱棣频频召方孝儒进宫经筵讲学,更是麻痹了他们。
  
      直到江南《道账》的一角被掀开,朱棣立即顺藤‘摘’瓜,剑锋直指朝堂。
  
      至此,建文朝余留下的方孝儒一党,几乎就此灭绝。
  
      朝堂震惊,举国震惊。
  
      震惊的不是百姓,而是这些人身后,无数的士族。
  
      他们想不明白,陛下不是在社稷坛发过誓吗?
  
      为什么说话不算话,现在又要来追究他们的责任?
  
      甚至大有一副斩草除根,不灭全族誓不罢休的架势?
  
      只可惜,无论他们想的通还是想不通,事实既定,行动开始!
  
      旨,一发而动全身。
  
      随着朱棣旨意下达,举国早已伏谋已久的锦衣卫,立即开始行动!
  
      他们手持密令,明火执仗的迅速包围、查抄那些犯官之府。
  
      上至耄耋,下至婴孩,一个都不放过。
  
      抓人、封门、下狱,动作流畅而迅捷,一气呵成。
  
      锦衣卫的诏狱搁不下了,就借县衙的。
  
      县衙的也塞满了,府衙的大狱就拿来用。
  
      一时间,地方犯事的那些囚犯都懵逼了。
  
      他们这辈子,哪里见过这么多大人物啊?
  
      还是在牢里。
  
      到了最后,无论是县牢和府牢都不够用了。
  
      纪纲秉承陛下的旨意,直接下令——各地除要犯、重犯外,全部释放。
  
      有个前日刚因窃银被抓的小偷,莫名其妙的就被放了出来。
  
      能获得自由,那自然是好事。
  
      狱卒知道这小子是个惯犯,冷着脸警告他:“这次算你运气好,大牢不够用,才放你出去。”
  
      小偷讪笑着保证自己不敢再犯。
  
      但狱卒知道这家伙是个什么尿性,也不理他的保证,只警告了一句:
  
      “牢房不够用了,你猜你再犯事,咱们会怎么对你?”
  
      小偷一愣:“不...抓了?”
  
      “你倒是想得美!”
  
      狱卒冷笑,凑到他耳边警告道:“上面有令,最近遇到犯事的,可以不经禀报,随意处置。”
  
      “怎么处置,不用我说了吧?”
  
      闻言,小偷顿时觉得皮燕子一紧!
  
      这个随意处置...不会一刀砍了他吧?
  
      娘诶,他就是窃个银子偷个鸡,犯不着拿刀砍他吧?
  
      ‘上面’肯定没有交代过,狱卒可以随意杀人,但并不影响他吓唬小偷。
  
      看小偷害怕,他决定再‘加把火’:“告诉你吧,这次来的人都是锦衣卫,他们不止带着火铳,据说还带着大炮!”
  
      扑棱棱棱....
  
      小偷打了个寒冷无比的大颤。
  
      这一刻,他仿佛看到自己刚刚偷了只鸡,然后无数炮弹朝着自己飞来的画面...
  
      这小偷回去之后还敢不敢再偷东西,谁也不知。
  
      但这个画面,几乎在大明各个州府上演。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但朱棣放的这把火,着实有点大。
  
      以方孝儒朋党、学生为核心,审出来的人越来越多。
  
      虽然苏谨曾言,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牵扯。
  
      但他们招出来的这些人,几乎俱有实证佐证,属于人赃俱获的那一种。
  
      起初,纪纲还不能完全摸清楚陛下的心思,做事之时倍加小心。
  
      但随着犯人越抓越多,陛下那里又毫无反应,他慢慢的也开始‘放飞自我’。
  
      功劳。
  
      这些被抓回来的官员,哪里是什么官啊!
  
      他们分明是一个个戴着小红花的功劳簿啊!
  
      虽然他已是锦衣卫都指挥使,升无可升。
  
      但谁又不想权存万年,多陪陛下一些日子,多为陛下‘分忧解难’?
  
      更何况,下面的人也嗷嗷待哺呢!
  
      纪纲下手越来越狠,抓的人也越来越多。
  
      一时间,整个朝堂风声鹤唳,所有官员战战兢兢,草木皆兵。
  
      生怕下一秒,锦衣卫拎着刀就冲进他家门。
  
      就连任亨泰也忍不住开始担忧。
  
      这一幕,是多么的似曾相识啊。
  
      洪武朝那数件大案之时,不就是这个样子吗?
  
      君不见,那些经历过洪武朝的官员,又熟练的在上朝前,开始写遗书了吗?
  
      熟练的让人心酸。
  
      作为老臣,任亨泰认为自己有责任去劝一劝陛下,不能任由事态这样发展下去。
  
      没想到,李仕鲁与他也是一般想法。
  
      这日,二人相约进宫,直奔朱棣御书房,想要劝诫陛下。
  
      可朱棣似乎早猜到二人的想法,直接来了个避而不见。
  
      任、李二人来到御书房的时候,只见到坐在蒲团上打坐的姚广孝。
  
      姚广孝表示陛下身体不适,有什么话可以先对他说。
  
      任、李倒也觉得,陛下十分信任姚大师,能够说通他自然更有利规劝陛下。
  
      但谁也不知道二人和姚广孝谈了些什么。
  
      只不过出宫之后,二人立即称病,连日不朝。
  
      时日渐过,转眼来到建文四年八月。
  
      应天的秋,仍旧像火炉一般,烤的人满心烦躁。
  
      数十列囚车顶着烈日,缓缓向京城驶来。
  
      也不知苏谨怎么安排的,各个行省、州府游街的囚车,居然几乎在同一时间到达京城。
  
      每个人都是肉眼可见的狼狈,这些家伙遭了老罪喽~
  
      君不见,凡是囚车上的犯人,几乎人人带伤,鼻青脸肿,身上更是泛着阵阵恶臭。
  
      这还是押车的士兵,实在受不了他们身上的怪味,时不时拿水冲一下。
  
      不然,恐怕那味道得直飞天际,人未到、味先至。
  
      即便如此,今日的应天也飘着淡淡的‘熏’气。
  
      许多百姓早起刚刚出门,就忍不住捂着鼻子:“这是谁家的恭桶忘了倒?臭死个人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