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定内阁朱门奇八子

2024-12-09 作者: 手抽的鸡蛋
第800章定内阁朱门奇八子    武英殿再次陷入沉默。
  
      儿时的故事回忆结束后,朱棣便闭目陷入沉思。
  
      百无聊赖的苏谨,透过窗棂望着殿外的阳光,从透亮而温暖,慢慢变成昏黄的斜映。
  
      骤然!
  
      朱棣龙目微张,整个武英殿温度好像都下降了几分,一股寒意似在悄悄蔓延。
  
      苏谨愕然回首,看向大殿正中的御案。
  
      “谨弟。”
  
      朱棣龙口微张:“你确定要取消中书舍人,改为翰林待诏?”
  
      闻言,苏谨没有一丝犹豫的点头。
  
      “你...不后悔?”
  
      “陛...”
  
      苏谨笑了。
  
      他改口道:“大哥,难道我说的还不够清楚吗?”
  
      “好。”
  
      朱棣点点头,没有再纠结这个问题。
  
      中书舍人和翰林待诏看似职权相当,但其有本质的差别。
  
      中书舍人代表的未来,就是中书省,就是丞相。
  
      朱棣再设中书省,就是要给苏谨留地方。
  
      但苏谨迟迟不愿答应,并屡次进言请去中书舍人,改翰林待诏,坚持自己的想法。
  
      翰林待诏,是为内阁服务的。
  
      苏谨笑道:“大哥,洪武爷好不容易才裁撤了中书省,你再改回来对得起他老人家吗?”
  
      “小心他老人家半夜回来打你屁股。”
  
      闻言,朱棣陡然间觉得大殿似乎有些阴冷,屁股隐隐作痛。
  
      “好,朕明日就拟旨,裁撤中书舍人。”
  
      旋即笑道:“不过你那学生陈显,还得给朕再打几年的工。”
  
      苏谨无所谓的摊摊肩膀:“由你。”
  
      “既然这内阁大学士是你提出来的,那你说说你的人选吧。”
  
      “目前,勉强算我一个。”
  
      苏谨指了指自己的鼻子:“内阁秉承的原则,就是大事开小会,所以人选不宜太多,但也不能太少。”
  
      “内阁初组,六部尚书、御史台、五军都督府这些地方都要进人,以后再酌情调整。”
  
      “嗯...”
  
      朱棣没有说话,在心中暗暗思忖着人选。
  
      姚广孝、任亨泰、李仕鲁、苏谨、郑赐、徐辉祖、李景隆...
  
      “哦,对了,还有几个人要加进来。”
  
      苏谨忽然开口说道:“农阁、医阁、学阁,目前任务繁重,有事必须第一时间禀报。”
  
      “嗯”,朱棣点点头:“对了,那个谢缙...”
  
      谢缙是洪武二十年的解元,深受朱元璋赏识。
  
      只可惜此人嫉恶如仇,凡见不平事必上奏弹劾,屡屡言事,俗称大喷子...
  
      但也正因为如此,得罪了不少人。
  
      所谓五十知天命,但谢缙却似乎一点都没变。
  
      靖难成功后,谢缙是第一批投效朱棣的官员,朱棣也被后者文采惊艳。
  
      比如已经准备开始修录的《永乐大典》,朱棣就有意让谢缙主持。
  
      朱棣也有意予其大学士之名,进入内阁。
  
      只可惜,苏谨却与其意见相左。
  
      “谢缙去日报司,不是咱们早说好了吗?”
  
      苏谨无奈苦笑。
  
      他不让谢缙进内阁,一方面是知道,老谢一旦进了内阁,日后的下场不会太好,
  
      二来,他的性格太急躁了,不适合辅政,尤其是一念之间,就能掌握百姓生死的一部天官。
  
      最后苏谨至多妥协,允谢缙大学士之名,但不能主持一部工作。
  
      “可是,让堂堂大学士去印报纸,这未免也有些太大材小用了吧?”
  
      “大哥,你要是信我,就听我的。”
  
      苏谨神色郑重:“而且,你太小看报纸的威力了,现在显现的不过冰山一角,日后你就会明白日报司的重要性。”
  
      “好吧。”
  
      朱棣习惯性的妥协,“就先按你说的办。”
  
      旋即话锋一转:“那咱们就拟定一下内阁的人选,改元之后就开始运转。”
  
      “好。”
  
      当即两人凑在一起,呱拉着商议人选。
  
      内阁的人选并没有太多争议,很快就定了下来。
  
      六部目前出五个人,分别是兵部(代管)姚广孝,吏部徐增寿、礼部、工部苏谨,户部郑赐,以及刑部李仕鲁。
  
      任亨泰之前上表请辞告老,朱棣虽没同意,但也没将他列入内阁人选。
  
      再加上农阁、学阁、医阁的陈亚、路确、匡显,和御史台的景清,文官正好十人。
  
      但是武将就显得有些凋零,只有徐辉祖和李景隆二人。
  
      没办法,建文朝的时候,能打的武勋就被老朱杀的差不多了,要不然朱棣也不会打的那么顺利。
  
      而郭英、耿炳文战后均上书表示请退。
  
      他俩一个是真的老了,干不动了,另一个则是怕被朱棣清算。
  
      朱棣是武将出身,自然不愿看到文官一家独大。
  
      在他的要求下,郭英被再次召回,就算当个吉祥物,也得给朕坐在这。
  
      至于剩下的人选,则是几个藩王和功臣,
  
      比如开金川门的老十九朱穗,丘福、张玉、朱能,以及‘阵前倒戈’的瞿能。
  
      加上徐辉祖和李景隆,满打满算凑了七个。
  
      对此,苏谨虽不以为然,但也没有明确反对。
  
      看似武将添了不少,但要么不是在外带兵,就是在封地窝着,很难插手国事。
  
      “对了,还有老六。”
  
      朱棣忽然有些兴奋。
  
      老六就是楚王朱桢,乃胡充妃所出,从小就是被朱棣带大的。
  
      如今哥哥们都没了,弟弟里面只剩下老六和自己最亲,还管着荆楚湖广要地。
  
      无论于公于私,他都想把老六招到身边。
  
      但苏谨却有不同意见:“楚王若招,那齐王呢?”
  
      一听齐王俩字,朱棣就脑仁疼:“提他作甚?他也配?”
  
      齐王朱榑,只比朱桢小了不到一岁,也是朱棣看着长大的。
  
      但怎么说呢,两兄弟关系一向不咋地。
  
      谁都知道,老朱家有一条神奇的定律,至少在前八个皇子里面十分应验:
  
      凡单必学霸,双必学渣。
  
      老大太子标、老三朱棡、老五朱橚、老七朱榑,在大本堂学习的时候,那都是先生十分喜欢的学生,成绩优异。
  
      而老二朱樉憨头憨脑,暴躁易怒,常年列居大本堂倒数第一的宝座,基本纯文盲一个。
  
      老四朱棣算是半文盲。
  
      去了军营是不二神将,拿起纸笔直接哦豁...
  
      老六朱桢更不用说,亲娘就是土匪家族出身,自己也是个大混子,
  
      成长的岁月里,主要任务就是负责陪着二哥四哥,一起挨父皇的鞋拔子...
  
      这兄弟感情能不好?
  
      但老七朱榑却是个例外。
  
      其母妃达定妃是陈友谅的小妾...
  
      这也是朱元璋后宫诸嫔妃中,唯一的黑历史——他是被朱元璋霸占的。
  
      而朱榑从小也不被母妃待见,性格阴冷。
  
      如果说朱樉是蠢的暴虐易怒,朱樉就是坏的暴虐变态。
  
      十来岁的时候,就展现出惊人的虐待天赋。
  
      不是把麻雀窝端了拿火烤鸟蛋,就是一脚踹断宫女的肋骨,更是经常和老六打架。
  
      与其说是打架,不如说单方面的霸凌。
  
      朱桢的耳朵后边,到现在还有一道长长的伤疤,就是老七的杰作。
  
      至于老八朱梓就更不用提了,虽然学习好,但更是个铁憨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