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成立航运公司 3

2024-02-29 作者: 不是奸臣
第104章成立航运公司【3】    “果然不愧是严阁老,这索贿都显得特别清新脱俗……”
  
      众商人尽皆拜服。
  
      严嵩此时已经用读心术全程监控他们的心里话,想要找出谁是孔府牵扯比较多的商人,好踢出局,结果却听到这些心里话,差点没气吐~血。
  
      真是天大冤枉,他又不是原来的严嵩,死命刮钱,钱要那么多干屁事啊,还不如直接投资占股,以后商行发展了,就可以掌控区域经济,在官在商都没人比得过自己,掌控天下,-这才牛。
  
      严嵩没好气地瞪了这些商人_一眼。
  
      那些商人被盯得莫名其妙,不过心中甚是惶恐。
  
      严嵩无奈道:“今天我叫大家来,不是要刮你们的银子,而是要拉你们做一笔大生意。”
  
      众商人连连点头,但是心中依旧在纳闷。
  
      “我这个大生意,是成立一个运河航运商行,将整条京杭运河的航运,全部整合在一起,建立一个航运公司……”
  
      众商人一听,眼前一亮。
  
      这生意,牛啊!
  
      一听就大有可为,虽然实现起来好像会破坏不少人利益,但是眼前这位是什么人?当朝首辅!
  
      有他牵头,谁敢阻止?!
  
      京杭大运河,并不是隋朝的那条运河,隋朝运河是有60度角拐弯的,而京杭运河是直的。
  
      元朝忽必烈至元八年将国都定在燕京(也就是北京),打破了宋代以前历代王朝定都中原腹地长安、洛阳或开封的局面。这样隋朝大运河的重心必然要移到最北端的北京。等到元朝统一江南后,江南丰富的物产对于元政权甚为重要。
  
      而当时,南北物流的主要途径:一是海运,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长江口沿岸北上,绕山东半岛达天津,后再转运北京,其海难较多。
  
      二是内陆水旱转运。沿江南运河、淮河、黄河、御河、白河等抵北京。这条运道中途转卸货物多次,耗费大量的人力畜力;若遇到雨天道路泥泞,行进尤为艰难,效率低下。
  
      因此,这时候,京杭大运河的设计开始出现了。
  
      南起余杭(也就是杭州),北到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和北京六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
  
      元、明、清三个时期,是漕运的巅峰时期,六百多年间的漕运都是从南方将无数的物资运往北京。而在这几百年间,漕运工人跺工、水手、纤夫……等形成的团体开始越发壮大起来。
  
      严嵩所说的航运公司,其实就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漕帮。
  
      不过,漕帮是清朝才成立的,明朝还是比较散乱的小组织,严嵩并不是要成立漕帮,因为漕帮是一个不被朝廷承认的灰色组织,属于黑涩会性质。
  
      成了运河航运公司的好处有四个:
  
      一是,成立一个商行,里面参入自己的人(糜兰),让是商行成为自己的隐形力量。
  
      二是,在运河各个漕运点,提供大量以工代赈的机会,让整条运河从京师到杭州,整条区域的百姓有钱赚有饭吃,抵抗此次灾害。
  
      三是,统合整条运河的所有力量,促进整个运河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四是,在孔府的心脏位置,插一根钉子。
  
      当然,其实严嵩还会成立长江航运商行、黄河航运商行,覆盖几大水系区域,囊括整个大明。
  
      不过,严嵩并不会让这三个商行合并一起,因为体量太大不好控制。
  
      如今的济南航运公司只不过是一个点,等严嵩南巡,每到一个漕运点,成立一个分公司,最后逐渐组成一个巨大的运河航运商行。
  
      这是严嵩心中所想,自然不会告诉在场的这些商人。
  
      不过,严嵩提的想法很诱-人,那可是整个运河的经济利益啊,银子流水大到没边!
  
      “严阁老,我粮行出5万石粮食!”一个胖乎乎的商人直接吼道。
  
      其他商人也坐不住了,纷纷喊道。
  
      “严阁老,我布行出8万两银子!”
  
      “严阁老,我出4万两白银,1万石粮食!”
  
      一个个踊跃报名。
  
      ·········求鲜花· ·······
  
      严嵩不满,几万两有毛用啊,一个个死抠门!
  
      这时候,严嵩今天刚刚抽出来的仆人糜兰,直接大叫:“严阁老,我出50万两,外加10万石粮食!”
  
      嚯~好家伙~
  
      现场的商人全懵了,别人都只是几万两几万两,结果这个家伙直接50万两。
  
      这些其他商人坐不住了。
  
      “我增加,我出20万两!”
  
      “我出23万两!”
  
      一个个商人仿佛不要钱一样。
  
      严嵩伸手压了压:“安静!”
  
      严嵩摇头:“我这里事先说好了,整个公司的股份,留70%给诸位,剩余的30%,所有参与以工代赈的百姓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股份,并且不可剥夺。”
  
      .. .... ...
  
      这……
  
      众商人面面相觑,一下子被分出了30%,心疼。
  
      严嵩笑了笑:“你们可以不参加,我找其他人就行了。”
  
      众人顿时一个激灵,连忙道:“一切听严阁老吩咐!”
  
      这时一个商人好奇问道:“现在的码头区域,已经被一些势力占领了,这个怎么办?”
  
      严嵩翻白眼:“为什么要用现成的漕运区?现在正好,找一块运河边的荒地,圈出来,重新挖一个码头不就行了吗?现在不缺人力,那些灾民就是最好的人力。”
  
      如果是用现成的漕运区,还以工代赈个毛啊,要的就是一个项目给那些灾民混个温饱,还能分点股份以后有个盼头,以后随着经济发展,运河肯定越来越旺盛,码头到时估计还不够用。
  
      一个商人犹豫道:“可是,这样成本很高啊……”
  
      其他商人点头。
  
      严嵩有点恨铁不成钢,骂道:“荒地很便宜吧,等码头开发之后,那荒地就可以建设客栈、仓库、酒楼、茶馆、居住区、菜市场、商业区……这些都是钱啊!”
  
      众商人这一刻,醍醐灌顶,全明白了。
  
      齐齐拜倒——
  
      “严阁老英明!!”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