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被盐商和官员掩盖的真相 3

2024-02-29 作者: 不是奸臣
第220章被盐商和官员掩盖的真相【3】    (查资料好难,快吐血了。)
  
      “这盐价贵的离谱,却不是税收造成的!”
  
      严嵩冷对着刘微山道:“我朝现有人口六千万,与北宋一模一样,但宋朝盐税收入,却足足比我朝高了十倍!”
  
      众人一片惊呆。
  
      刘微山懵逼了。
  
      他没想到,严嵩居然功课准备如此充分,将北宋和明朝的盐税制度,研究的如此透彻。
  
      百姓们开始议论纷纷。
  
      “这是怎么回事?”
  
      “我朝售价是北宋的六倍,盐税却只有宋朝十分之一?”
  
      “那多余的庞大利益,都到什么地方去了?”
  
      嘉靖皇帝虎目一下子透出精芒,身躯向前,认真倾听起严嵩的话。
  
      他感到,这其中似乎大有文章。
  
      我朝盐价是宋朝六倍,人口差不多,消耗量差不多,税收却只有宋朝十分之一?
  
      就是傻~子,也知道里面大有猫腻。
  
      严嵩侃侃而谈道:“从税率上说,宋朝每斤盐朝廷抽税大约30文,我朝每斤盐朝廷抽只990有22.2文。我朝的盐税税率比宋朝还要少了一些。考虑到零售价差六倍,我朝的盐税税率,其实只有宋朝的八分之一。”
  
      民众哗然。
  
      刘微山跳脚大骂:“这不可能!你在说谎!”
  
      严嵩淡淡道:“这些都记载在北宋《续文献通考》卷20,《征榷·盐铁》中,你可以自己看。”
  
      嘉靖皇帝感到自己受了莫大的愚弄,咬着牙命令道:“书呢?给朕拿来!”
  
      北宋《续文献通考》递给了嘉靖,嘉靖看完之后,脸色更加阴沉铁青,气冲冲地砸到了刘微山头上:“好一个刘微山,你睁大自己的狗眼,给朕看看!到底朕给谁背了黑锅?”
  
      嘉靖感到自己当了背锅侠,怒气冲天。
  
      是啊,税率只有宋朝的八分之一,还说朕的税率高?
  
      这个锅,朕不背!
  
      刘微山看了北宋《续文献通考》,冷汗都滴落下来了。
  
      民众,炸锅了。
  
      “什么?这是真的么?”
  
      “售价六倍,税收才十分之一,税率才八分之一?”
  
      “这么说,其实盐价高,问题不出在税收上。”
  
      “盐税就算提升六倍,盐价也不该这么高。”
  
      严嵩大声道:“更大的问题,是我朝食盐年产量6亿斤,按照三十税一,朝廷本该得到1328万两白银的盐税,但实际收上来只有130万两,只有十分之一!”
  
      这是一个更大的重磅炸弹,炸的嘉靖头脑翁的一热,豁然站起,怒声道:“严爱卿,这是真的?”
  
      百姓们也懵逼了。
  
      这么大的朝廷,一年才区区130万两盐税?
  
      这也太少了吧?
  
      严嵩点头道:“按照零售价一斤盐三钱白银,6亿斤就是一亿八千万两白银,除了给盐户微不足道的补偿,朝廷一年应该抽税1328万两!应收的盐税和实际征得的盐税差距巨大,收上来的盐税只有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嘉靖暴怒。
  
      民怨沸腾。
  
      刘微山等脸色惨白。
  
      岸上看热闹的大盐商们,一个个吓得向人群中藏去。
  
      他们意识到,明朝一个隐藏在市井之中,巨大无比的利益黑洞,要被严嵩揭开了。
  
      这个黑洞,自从明朝洪武年间,就开始运转,每年产生的收益极其恐怖,数以千万两计算。(ajbh)
  
      而皇帝们,一直被蒙在鼓里。
  
      大臣们,其实是知道的,但正是大盐商官商勾结,不断巨额贿赂、资助这些官僚和读书人,才让这个几乎显而易见的秘密,成为了不能说的秘密。
  
      严嵩,站在龙船的船头,公然揭开了这个秘密!
  
      他大声道:“盐税流失,全部被盐商得到,还有各级官员雁过拔毛!这才是我大明朝应该征收1328万两白银,却最终只能得到十分之一的原因!”
  
      嘉靖暴怒了。
  
      他这才知道,自己精穷,不是因为大明朝没钱,而是因为这些官员和盐商上~xia~其~手,将自己本该征收的国库税收,统统偷走了!
  
      他们都是小偷,国贼!
  
      嘉靖怒吼道:“严爱卿,将一切猫腻,都说出来!朕倒要看看,是谁每年偷走了朕一千多万的盐税!”
  
      “正是这些大盐商!还有知情不报、官商勾结的官员!”严嵩高声道:“我朝开国之初,洪武皇帝采用的“开中法”,输九边一石粮可换一引盐,山西商人获得了合法贩卖“官盐”的资格。弘治时改纳本色为折色,一引盐商人直接纳银三、四钱即可,不需要再运粮。后来宦官专权,出现了“私盐引子”,允许以比官盐更低价格,贩卖私盐,这样一斤盐,官府只抽税不到两文钱,低得令人诧异!实际售价可是300文一斤!”
  
      严嵩厉声道:“那些大盐商们,就是利用私盐和关系网,大肆侵吞国家的盐税。几乎没有税负,乃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如今,却要将加税的罪名,扣在皇上的头上!这公平么?”
  
      嘉靖暴怒了。
  
      百姓愤怒了。
  
      原来,这么高的天价盐,是基本不纳税的!
  
      300文售价,才2文税负!
  
      这不是三十税一,这是一百五十税一啊。
  
      获利的,只有大盐商和大官员!
  
      此时,东南民众的舆论,已经一面倒倒向了严嵩。
  
      当他们知道,自己花费6倍的价格买盐,朝廷税负却微不足道,中间的暴利都被盐商赚走时,就怒不可遏。
  
      “盐商!太可恶了!”
  
      “为富不仁!卖的天价盐,连这点税收,还想逃避!”
  
      “他们一个个富可敌国,三十税一还不纳税,都转嫁到我们升斗小民身上!”
  
      “盐商误国!盐商有罪!”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