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船工紧缺 5
2024-02-29 作者: 不是奸臣
第648章船工紧缺【5】 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在公元1550年左右时间,此时航行在世界各个海面的西班牙大帆船,数量就多达3000艘以上。
而以大明的国力,一旦决定组建远洋船队,数量必然比西班牙只多不少。
5千艘!
这是严嵩计算过,这种西班牙大帆船的保守需求量。
以一个船厂,都不够。
故而,严嵩一下子规划了两个超越这个时代的先进船厂,一起开工,就是为了满足未来井喷式的商船需求。
至于军用战船,严嵩想了想,暂时先投民用船厂。
一来,现在大明国库没钱,就连剿灭倭寇的水师,都需要胡宗宪的提编法从东南富商身上雁过拔毛捞银子,更别提从嘉靖那个铁公鸡身上刮银子让他组建海军了。
二来,建造军用船队,涉及到国家军事,比较敏~感,还是等嘉靖亲自来拍板定了才好。
严嵩之所以能跟嘉靖配合良好,身居高位,不被猜忌,是因为他很清楚,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570
如今,看着两座拔地而起,延伸入海的船厂,严嵩还算满意。
“工匠招募地如何了?”严嵩很关心这个具体问题。
图纸再好,技术再先进,没有熟练而高超的造船工匠,也造不出优秀的战船来。
提到这个问题,胡雪岩开始愁眉苦脸:“我们找遍了东南的船厂。不是关闭了,就是早已废弃,那些熟练的老船工,要么改行种地了,要么不知去向。现在造船工匠奇缺,成为我们一大心病啊。”
严嵩不禁诧异。胡雪岩、钱广进、刘村山这些人,差不多是大明能量最大的一拨人了。大明虽大,要说他们找不到的人,还真不多。
如今,这些人联手,都找不到熟练高超的船工?
这可是个大问题啊。
严嵩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他知道,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大明船队的质量不可能上去,纵横七海,就是个笑话。
“严阁老,我大明已经闭关锁国百余年了,那些老船工往往都过世了,他们的后代好多都没见过船。”钱广进也颇为无奈:“这也是我们之前没考虑到的困难。”
“那就招募外国船工吧。”王家屏插嘴道:“高薪招聘,不愁他们不来。”
“这种高超技艺的船工,对于任何国家都是宝贝,根本不可能放人。”胡雪岩一脸愁容道:“我倒是找了那些传教士,他们说欧洲各国的船工,都是国家的宝贝,根本非卖品,怎么也不来的。”
这可让严嵩也有些发愁了。
老船工都是国宝级工匠,买不来?
怎么办?
这也难不倒严嵩。
“实在不行,咱就抽取!”严嵩暗下决心:“弄出几个顶级船工,传帮带下去,总能培养出一批好工匠来。这次大明开海成功之后,大明再也不会故步自封,回到过去闭门造车的旧日子了。”
有了晋商、徽商、楚商、浙商的强大利益集团,加上严嵩自己培养的十大商人集团,在开海中日益发展壮大,实力日益强大,未来在大明政坛中的声音和分量越来越大,纵然大明内部保守势力,再怎么开历史倒车,也休想将大明关回陆地做死宅族。
历史的车轮一旦转动,就会滚滚向前,永不停歇。
严嵩让这(bfde)些人再去找熟练船工,挖空心思,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
他自己返回了严府,思索起大明造船的技术攻关问题。
此时,日本使者们集体找来了。
原来,羽柴秀吉、毛利辉元、上杉景胜、立花道雪们,这段时间倒是在大明过得十分惬意,舒服地简直不想回国了。
他们住在天津的南城一带。
南城是天津的娱乐区,红灯区,这里遍布着上百家酒楼、茶坊、戏院和勾栏院,可以说是大明北方的娱乐中心。
这里的布局,严嵩可花了不少心思,所谓十里秦淮河,胭脂温柔乡,给江南带来了无数财富和名气。在天津之地,严嵩也别出心裁,推出了一个世界娱乐之都的街区设计。
纵观世界上有名的港口,无不是声色犬马、歌舞升平的繁荣销金窟,比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伦敦,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中国的澳门、还有新加坡等等。
因为无论是船主、船长还是水手,都是这个时代最有钱的一群人,没有之一。
一个欧洲来的最底层的水手,经过半年的航行,工资+私货,也能腰缠万贯。
这些腰缠万贯又急于放松的家伙,跑到陆地上第一件事,就是要挥金如土,好好享受一把!
不然,回到了波涛汹涌、人命如狗的海上,还真不知能否有命再看到陆地!
这种人的钱不赚,天理不容!
故而,严嵩广泛发动各路商人,将大明最好的烈酒、最好的戏院、最热情的窑姐、最美味的美食,统统搬到了天津南城,让这里才成为真正的销金窟!
而羽柴秀吉、毛利辉元、上杉景胜这些日本使者,也被严嵩安排到了南城。这些日本人别得没有,就是金子多!
对于不让他们上京觐见皇帝,他们本来还有些怨言,但一到天津南城,看到如此美景如此销金窟,他们眼睛都直了啊!
无论你喜欢什么娱乐,在这里都能找到。
喝酒、说书、唱戏、逛窑子、洗澡桑拿,统统应有尽有!
无论是什么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当然,严嵩最大的目的,就是用这些力量,刺探各国的情报。
————
ps:还是五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