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怪不得父皇如此信重靖安侯!

2025-02-06 作者: 不知未名
第四百四十七章怪不得父皇如此信重靖安侯!    京都皇城内。
  
      御书房中。
  
      延平帝收到了杨正山的自辩奏折。
  
      看着奏折中陈述的内容,延平帝一开始并没有太多的心里波动。
  
      奏折前面说的都是杨正山在腾龙卫做的一些往事,这些往事延平帝在之前的奏折中都看过。
  
      直到延平帝看到杨正山说辽东将出现大旱之后,他的脸色骤然变得阴沉起来。
  
      辽东大旱?
  
      可能涉及辽远、平远大部分地区!
  
      会影响到近千万百姓,且有可能让数百万百姓颗粒无收,沦为难民!
  
      看着奏折上杨正山的预测,延平帝第一反应是愤怒!
  
      这种没有证据的猜测他很难接受。
  
      但是当他看到杨正山在奏折中现在辽东已经出现旱情的时候,他又将心中的愤怒压了下去。
  
      “去,将吕华召来!”
  
      延平帝冷声吩咐道。
  
      “喏!”御书房中服侍的御前太监连忙领命。
  
      片刻之后,吕华急匆匆的来到了御书房。
  
      “拜见陛下!”
  
      延平帝抬头目光有些阴沉的看着他,“靖安侯大肆收购粮食的事情查清楚了吗?”
  
      “回陛下,已经查清楚了!”吕华从怀中取出一份奏折呈上。
  
      而就在这时,南盛走进了御书房,他毕恭毕敬的站在延平帝不远处,并未说话。
  
      吕华只是看了他一眼,也没有多说。
  
      延平帝打开吕华的奏折快速扫了一眼。
  
      “辽东的旱情可是真的?”
  
      “回陛下,臣已经派人去查探,根据反馈回来的消息,辽远和平远今年的雨水确实偏少,自春耕之后,几乎滴雨未下。”吕华道。
  
      延平帝站起身来,皱着眉头在书房中踱着步。
  
      辽东大旱影响的绝不只是辽东,还会给他和朝堂带来很大的麻烦。
  
      他刚刚登基就出现这样的天灾!
  
      这很容易让人将辽东大旱跟他这位新皇联系在一起。
  
      别看目前朝堂还算稳定,但是他很清楚朝堂之上存在着不少隐患。
  
      文武百官对他这个新皇也存在很多疑虑。
  
      天灾即天谴。
  
      到时候肯定会有人说出现天谴是因为他这个新皇失德。
  
      一旦情势失控,他这个新皇说不定需要颁布罪己诏。
  
      罪己诏!
  
      绝对不行!
  
      延平帝心中暗恨。
  
      当然,他恨的是老天,是朝堂上那些对他有疑虑的臣子,是那些隐藏在暗中的宵小之辈。
  
      至于杨正山!
  
      延平帝幽幽的叹息一声,心中冒出一句感慨。
  
      “怪不得父皇如此信重靖安侯!”
  
      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
  
      拿杨正山与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对比一下,延平帝骤然发现杨正山真是一个贤臣。
  
      没错,是贤臣,不是良将。
  
      急君主之所急,忧君主之所忧。
  
      未雨绸缪,为君解忧。
  
      之前他还觉得杨正山大肆收购粮食有些用心不良,可现在他却觉得杨正山是在未雨绸缪,为他分解忧。
  
      再想想杨正山之前给他送上的那份大礼,他对杨正山的感官瞬间好了数倍。
  
      想到杨正山给他的大礼,他神色变得轻松了些许。
  
      “去将王安召来!嗯,你先退下吧!”
  
      延平帝让吕华退下,又将王安召来。
  
      王安,原本是诚王府的小太监,延平帝登基之后,他被任命为内官监总理太监,且提督金吾前卫,专门负责玻璃作坊的事宜。
  
      延平帝的玻璃作坊早在去年就建成,在他的扶持下,如今他的玻璃作坊的规模丝毫不比重山镇总兵府的玻璃作坊小。
  
      而这大半年来,玻璃制品已经在京都流行开,不少权贵和官宦都非常喜欢玻璃制品,特别是那些官眷夫人和小姐,那更是对精美的玻璃制品爱不释手。
  
      可以说,如今京都最热门的商品就是各种玻璃摆件。
  
      谁家若是没有几件精美的玻璃摆件会被人嘲笑的。
  
      就连宫中也充斥着大量的玻璃摆件。
  
      而卖出去的这些玻璃摆件给延平帝带来了大量的银钱。
  
      不过具体有多少,延平帝还不大清楚,他最近一直都忙着朝堂上的事情,已经很久没有询问玻璃作坊的情况了。
  
      王安很快就来到了御书房。
  
      “小安子拜见陛下,陛下万安!”
  
      “嗯,现在玻璃作坊有多少银钱?”延平帝问道。
  
      “回陛下,目前玻璃作坊有现银两百八十三万两!”王安说道。
  
      “多少!”延平帝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的玻璃作坊虽然现在规模不小,但毕竟是刚建成一年。
  
      年初的时候,他询问玻璃作坊的情况,那时候玻璃作坊的产量还很低,一个月才赚了几万两银子。
  
      这才几个月,玻璃作坊居然有两百八十多万两现银了?
  
      王安咧嘴一笑,“陛下,玻璃作坊上个月入账七十八万两,不过这个月入账的银钱可能会有所下降,我估计应该会在七十万两左右。”
  
      “目前京都内玻璃制品的销量已经有所降低,如果想要赚更多的银子,可能需要运到京都之外去售卖才行!”
  
      京都的权贵和官宦就是有钱,短短几个月就掏出了两百八十多万两银子,不过京都的市场也是有限的,而玻璃制品的热度也会逐渐消退。
  
      用不了多久玻璃制品就会沦为一种普通的商品,虽然依然还会有不小的市场,但销售量肯定会降低。
  
      “那就运到京都之外售卖,这有什么好顾忌的!”延平帝有些不满。
  
      银子!
  
      大把大把的银子!
  
      不到半年,就赚到了将近三百万两银子!
  
      延平帝此时恨不得立即把玻璃制品运到京都之外去售卖。
  
      “这~~”王安挠挠头,说道:“陛下,靖安侯前段时间安排了六个代理商,他们现在正在各省售卖玻璃制品,若我们也去售卖,就是跟他们抢生意!”
  
      他不知道延平帝对杨正山的态度,但这玻璃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毕竟是从杨正山手里拿到的,现在去跟杨正山抢生意,他多少有些心虚。
  
      这事肯定要延平帝拿主意,他自己肯定是做不了主。
  
      延平帝闻言,坐在书桌前陷入了沉思。
  
      他倒是不在意与杨正山抢生意,他是君,杨正山是臣,他要的东西,杨正山岂能不给。
  
      他顾忌的是这样做会不会影响到杨正山收购粮食。
  
      毕竟杨正山收购的粮食是为辽东大旱准备的。
  
      他还需要杨正山来解决辽东大旱,自然不能影响杨正山收购粮食。
  
      “那就先算了!朕问问靖安侯再说!”延平帝考虑了一番,决定先问问杨正山的意见。
  
      随着他对杨正山的感官改变,他对杨正山的意见也重视起来。
  
      “是!”
  
      王安应道,不过他心中有些小失望,其实他也想给陛下赚更多的银子。
  
      “另外,你给靖安侯送一百万两银子过去吧!”延平帝道。
  
      玻璃作坊的银子可是他的私财,他想要用这些银子根本不需要跟内阁和户部商量。
  
      不过若是让内阁和户部知道了他有这么多银子,估计不少人会过来向他哭穷。
  
      延平帝虽然喜欢银子,但他不是贪财,而是不想受到内阁和户部在银钱上禁锢。
  
      内帑的银子越多,他做起事来也越能放开手脚。
  
      就比如他想给杨正山一百万两银子,这事若是拿到朝堂上说,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风波来。
  
      可若是从他的内帑中调拨,那朝堂上的反对声就会少很多,甚至他可以悄悄的把银子运去重山镇,根本不需要告知文武百官。
  
      不过延平帝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这皇城是一座四处透风的城池。
  
      王安还没把银子运出京,他从内帑调拨一百万两银子给杨正山的消息就传遍了京都。
  
      那可是一百万两啊!
  
      然后一本本奏折飘进了御书房,全部都是要银子的。
  
      不只是奏折,户部尚书钱行温更是跑到御书房哭穷,一边哭穷一边还请罪。
  
      “陛下,老臣有罪,朝堂银钱短缺,户部银库早已空空如也,现在各部都找老臣要钱,百官都找老臣要俸禄,老臣实在是无能为力,还请陛下治罪!”钱行温站在延平帝面前,满脸的惭愧和无力。
  
      朝堂哪有不缺银钱的时候,别管多少银子,只要进了户部,用不了多久就会全部消失掉。
  
      不是被人贪污了,只是因为朝堂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钱行温这个户部尚书做的也不容易,他恨不得将一两银子变成十两来花,可惜他做不到,只能各种拖延,各种推辞。
  
      那种感觉就好像是这天下有无数他的债主子一般,一个个的都跟要债的差不多。
  
      “好了好了,都多大年纪了,还哭上了!”延平帝被他吵的没办法,气恼的说道。
  
      “陛下!老臣~~”钱行温还要说什么。
  
      延平帝伸手打断他,“朕给你一百万两,这些奏折你给朕处理掉!”
  
      他指了指书桌上的那一叠厚厚的奏折。
  
      这么多奏折,全部都是要银子的,而且一个个的理由都很充分。
  
      搞得好像他不给银子,大荣就会出现大麻烦一样。
  
      钱行温一听有一百万两,顿时喜笑颜开,一张老脸笑的跟朵菊花似的,“没问题,陛下圣明!”
  
      “行了,你先退下吧!”
  
      延平帝揉了揉眉心,心烦意乱的说道。
  
      此时他的心情很烦躁,即为辽东即将到来的旱情烦躁,又为朝堂上的局势给感到气恼。
  
      他在御书房做的事情,居然传的沸沸扬扬,他如何能不气恼?
  
      以前承平帝在位的时候,可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那时候虽然也有很多从皇城内传出去的消息,但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
  
      而现在,他的一言一行怕是都逃不过朝堂文武百官的眼睛。
  
      等钱行温离开后,延平帝突然睁开眼,“南盛,消息是怎么传出去的?”
  
      南盛躬着身子,“陛下,可能是哪个不知道深浅的东西在外面嚼舌根传出去的。”
  
      “嚼舌根?”延平帝看向他“查!给朕查清楚!朕不希望下次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南盛闻言,连忙跪下,神色有些为难的说道:“陛下,这事让皇卫司来查最合适!老奴实在是不合适查办此事!”
  
      延平帝双眸微眯。
  
      皇卫司!
  
      那是秘武卫在皇城内的暗卫司,主要职责是监控皇城,守卫皇城。
  
      对于秘武卫,延平帝早就有些想法。
  
      他始终觉得秘武卫太过庞大,让汪中直一人执掌秘武卫,他感觉有些不放心,毕竟汪中直不是他提拔上来的人。
  
      “传旨给汪中直,以后皇卫司单独设衙,由你提督皇卫司!”延平帝说道。
  
      比起汪中直,他更信任南盛,毕竟南盛是跟他一起长大的伴当。
  
      南盛眼眸中闪过一抹惊喜,连忙磕头道:“老奴遵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