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江宁改名

2025-02-11 作者: 听风煮雨夜
第164章江宁改名    阿礼国闻言,当即无言。
  
      但为了活命,他还是昧着良心说道。
  
      “尊敬国王陛下,我愿意为这件事从中转圜,利用自己的能量促成大唐和大英的和谈,以免战火重燃。”
  
      李奕闻言,只是撇了撇嘴说道。
  
      “真的吗?”
  
      “孤不信!”
  
      李奕不信阿礼国这个驻华公使能有这么大的能量,改变英国本土内阁和议院的决断。
  
      还有就是,即便阿礼国能改变英国本土的想法,这一战其实也无法避免。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正如六大派围攻光明顶,六大派从全国各地往光明顶赶,刚开始可能还是打着去凑凑热闹的主意,不一定动手。
  
      但是,当六大派从全国各地跋山涉水赶到光明顶之后,耐心早就被遥远的路途给消磨殆尽。
  
      之前凑凑热闹的想法早就消失了。
  
      现在他们只想除魔卫道,干死魔教!
  
      否则的话,他们这一路上的罪岂不是白受了?
  
      这次英国组织联军前来远东进犯大唐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在海上漂了这么长时间才赶到东亚,结果你说不打就不打?
  
      这仗要是不打,那老子这一路上的罪岂不是白受了?
  
      所以说,这一仗是必打的!
  
      在双方没分出个胜负之前,即便维多利亚女王亲自下令,都不可能进行和谈。
  
      原因无他,组织联军进行远征前期投入实在太多,沉默成本太大。
  
      谁也担不起劳师远征,然后中途收兵不打了的责任。
  
      上一个敢这么玩儿的,还是周幽王,嗯烽火戏诸侯的那位。
  
      阿礼国闻言,用力点头道。
  
      “国王陛下,我愿意向上帝发誓,我所说都是真的。”
  
      “如果我对尊敬的陛下有所欺骗,便让我死后下地狱去与撒旦为伍!”
  
      为了活命,阿礼国毫无心理压力的拿上帝发誓。
  
      他琢磨着,先活下来再说,大不了等他回到欧洲之后,多买两张赎罪券!
  
      相信上帝一定会原谅他的!
  
      李奕闻言,差点气笑,但最终还是没有发作,而是说道。
  
      “呵呵,孤确实需要同你们英夷谈判。”
  
      “但不是现在!”
  
      “你啊,还是乖乖进大牢里待着吧!”
  
      按照李奕的估算,由英国牵头所组织的新十字军,最早在年后就会抵达广州,最迟也超不过昭武三年的年中。
  
      也就是说,大唐和洋人的第二次战争就要来了!
  
      此战唐军陆战稳赢,对于这一点李奕是有把握的。
  
      内河和近海作战大概也问题不大。
  
      唐军的海军舰队虽然大船没几条,但能发射火箭弹的舢板船随随便便就能凑个几千条。
  
      真要是在内河和近海打起来,光靠火箭弹的数量,唐军也能堆死洋人的远征舰队。
  
      可洋人又不傻,近海打不过他们可以往外海跑。
  
      唐军的火箭弹舢板可不具备外海作战能力。
  
      一但洋人退至外海,再凭借其优势海军对大唐沿海进行袭扰,大唐也是没办法的。
  
      所以,仗打到最后进行谈判是必然的。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李奕自然要提前为谈判准备筹码。
  
      所以,李奕不准备杀阿礼国两人,而是准备要把他们先给收押起来,等用得着的时候再把他们给提出来。
  
      嗯,李奕扣着各国公使,领事,商务代表不让他们离开广州,也是出于同样的考量。
  
      阿礼国两人被带了下去,李奕打了个哈欠,困意上来了。
  
      虽然现在江宁城内的大火还在烧着,可清军的军事威胁却已经解除。
  
      在没了清军的军事威胁后,江宁城内的火势被扑灭也只是时间问题。
  
      心里没了事情,李奕也就不再熬着,吩咐了张泰一声,让他有事随时通报,李奕便回到自己的军帐盖上毯子开始休息。
  
      他这一觉直接睡到了天色擦黑才醒来。
  
      李奕揉着眼睛,从床榻上起身,伸了个懒腰,浑身上下骨头啪啪响。
  
      活动了一下筋骨,疲乏尽去,李奕向大帐外走去。
  
      他刚来到大帐外,便见张泰正快步向着这边走来。
  
      张泰来到李奕面前,开口汇报道。
  
      “报,启禀王上。”
  
      “好消息,江宁城内的大火已经被我军将士成功扑灭。。”
  
      “现正在城内核算损失,相信用不了多久,准备的损失报告就能送来。”
  
      李奕闻言,如释重负般的松了口气,然后说道。
  
      “如此便好,如此便好!”
  
      “火灭了,孤心中便也算是了却了一件心事。”
  
      张泰继续汇报道。
  
      “王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事。”
  
      “江宁之战我军的具体斩获和战损已经完成统计。”
  
      “这是详细报告!”
  
      说话间,张泰将一封报告呈递给了李奕。
  
      李奕接过报告,迈步回到军帐内,就着灯火翻看了起来。
  
      【在此次江宁战役中,唐军成功攻取江宁,并歼灭位于江南的清军主力,完成既定战略目标。】
  
      【这其中,除去被招降的江南大营之外,唐军共抓获清军俘虏一万三千余人,阵斩清军六万二千余人……】
  
      这里面的俘虏,多是唐军在大胜关打破江北大营时抓到的俘虏。
  
      至于说江宁城内的各部守军,唐军则是将他们全歼在了长江岸边。
  
      除去生擒了几位重要的清军大员之外,其余人全部被杀。
  
      包括那些英军士兵在内!
  
      现在尸体都已经被烧成灰了。
  
      六万两千人的斩获,基本上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取得的。
  
      清廷将江南的主力总共约有十万人左右,分别由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以及僧格林沁所率的北方绿营和蒙古骑兵这几部分组成。
  
      其中,江南大营三万人,江北大营两万人,僧格林沁所率南下的北方绿营外加蒙古骑兵总数约五万人。
  
      这次唐军连招降,带俘虏,外加阵斩,基本上已经将这十万人全部吃掉。
  
      这一战之后,清廷手中的机动兵力基本上可以说是被打光了。
  
      别看清廷依旧占据大半壁江山,可短时间内,他们不可能再集结兵力南下反攻大唐。
  
      除去斩获之后,唐军此战唐军还缴获了海量的粮草军械,金银粮饷,以及马匹盔甲之类的物资,完全可以说是斩获颇丰。
  
      当然,最重要的斩获还是江宁城这座城市。
  
      思索一阵之后,李奕又开口说道。
  
      “张泰,你立即去传我军参谋部各司长,以及各位将军前来孤这里议事。”
  
      “商讨我军下一步的用兵方向!”
  
      张泰闻言,当即抱拳告退,然后去传达李奕的军令去了。
  
      李奕从座位上起身,来到军帐中悬挂着的舆图前,开始打量了起来。
  
      看着舆图上的标注,李奕眼睛微微眯起,似乎是在思虑着什么。
  
      没让李奕等多久,参谋部的几位高层,以及各部将领便纷纷抵达了李奕的军帐。
  
      在抵达军帐时,所有人的脸上都是难掩的疲态,但神情却都很是振奋。
  
      他们都已经得到了江宁战役唐军大获全胜,以及江宁城内的大火终于被扑灭了的好消息。
  
      军帐中,众人各自落座,李奕开口说道。
  
      “江宁之战我军大胜,此次我军东征的主要战略目标便均已达成。”
  
      “诸位卿家都辛苦了!”
  
      众人闻言,纷纷起身表示惭愧,不敢居功。
  
      嗯,这次东征是在李奕这个最高领导的指挥下完成的。
  
      领导还在这里坐着呢,谁敢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
  
      李奕笑呵呵的说道。
  
      “大家都坐吧。”
  
      待众人坐下,李奕这才接着说道。
  
      “废话少说,咱们直接说正事。”
  
      “既然东征战事的既定战略目标大体实现,那么,接下来我军的战略计划,便得琢磨琢磨了。”
  
      “诸位卿家若有意见,还请畅所欲言!”
  
      李奕现在已经习惯了自己决策者的身份。
  
      对他来说,很多事情他即便心中有数,也不会直接自己拿主意,而是会让底下人讨论。
  
      等底下人讨论出一个他满意的结果之后,他在拍板决定。
  
      嗯,这样的话主要是方便甩锅。
  
      有功劳,大头是他这个决策者的。
  
      如果有出了岔子,那自然是谁提议谁担责。
  
      而他李奕,则是被奸臣蒙蔽的明君圣主白莲花。
  
      虽然这确实有点不要脸。
  
      但对统治者来说,不要脸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素质。
  
      左宗棠闻言,直接站出来说道。
  
      “启奏王上,微臣有本要奏。”
  
      李奕微微颔首,示意左宗棠请讲。
  
      左宗棠开口说道。
  
      “王上,微臣的意见是我大唐应该暂停东下。”
  
      李奕微微颔首,然后询问道。
  
      “理由呢?”
  
      左宗棠开口说道。
  
      “回王上的话。”
  
      “一是因为江宁城被清妖一把火烧成了白地,恢复尚需时间和精力。”
  
      江宁,不对,现在应该叫南京,对大唐来说就是一个毒疮,还是正长在输血管大动脉上的毒疮。
  
      不解决南京问题就继续东下,肯定不行。
  
      饿肚子的老百姓可不会管你大唐是不是汉家正朔!
  
      那该造反还是要造反的!
  
      “二是因为据我军现在已知的消息,洋人的远征军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将抵达广州,我大唐需尽快回师广州,集中主力,早做打算。”
  
      说罢,左宗棠接着解释道。
  
      “若我军继续东下,确实可以一口气打穿江南,打到上海。”
  
      “可等到洋人来犯,到时候一但洋人在广州不能取得战果,转而去进攻上海,那到时候我军必然会被洋人牵着鼻子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