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南洋华人:大唐来了,靠山就有了!

2025-02-11 作者: 听风煮雨夜
第139章南洋华人:大唐来了,靠山就有了!    但是,对于阿方索的贿赂,孔浩并不买账。
  
      他直接将那张面额一千块银元的存票扔在了地上,继而面无表情的说道。
  
      “司令只给了贵方24小时的时间考虑。”
  
      “现在,24小时马上就要到了。”
  
      “如果贵方不能给我大唐一个满意的答复,那么,后果自负。”
  
      “刚刚的那一次炮击是误炸,下一次还是不是可就不一定了!”
  
      孔浩的意思很明确。
  
      刚刚只开了一炮,是威胁。
  
      但如果你们荷兰人再行拖延,那么,接下来你们要面对的,可就不只是简单的威胁了。
  
      阿方索张了张嘴,声音有些干涩的说道。
  
      “好……好吧!”
  
      “关于大唐所提出的条件,我巴达维亚当局,全部应下……”
  
      孔浩闻言,原本一直很冷的面色这才稍稍缓和,举起手边的茶杯说道。
  
      “早这样多好!”
  
      “敬大唐和荷兰之间的友谊。”
  
      阿方索闻言,心下屈辱,但也只能继续赔笑。
  
      ……
  
      炮声响起,让翁同吓了一跳,以为要打起来了。
  
      但就在他提心吊胆的等着后续的时候,炮声却一直没有再响起。
  
      一直等到中午时分,翁家的粮仓外这才又来了人。
  
      还是昨日的那个汉子,他再度代表翁合前来向翁同传话。
  
      “掌柜的,好消息,好消息啊!”
  
      “我家大人那边接到了最新消息,荷兰人认怂,仗打不起来了,大人让我来通知掌柜的放心。”
  
      翁同闻言,整个人都明显松了口气。
  
      “这就好,这就好!”
  
      “不打仗好啊!”
  
      翁同转头对身后的众伙计说道。
  
      “小伙子们,都听到了吗?”
  
      “荷兰人认怂了,仗不打了,咱们都安全了。”
  
      众伙计闻言,齐声欢呼。
  
      “万岁!”
  
      “大唐万岁!”
  
      “哈哈哈,这些鬼佬也不行啊!”
  
      “……”
  
      翁同继续说道。
  
      “虽然仗不打了,但老爷我答应大伙儿的奖金照旧兑付。”
  
      “一年的工钱,一分不会少。”
  
      “大家说好不好?”
  
      翁同明白,自家要在海外做生意,光靠翁合的关系可不够。
  
      还得底下人肯帮着出力才行!
  
      所以,即便昨夜只是虚惊一场,没闹出什么乱子,但他提前许诺的奖金照给。
  
      就像是这两天的这件事情,这是幸亏没打起来,巴达维亚城内也没闹出什么大乱子。
  
      万一要是打起来了呢?
  
      巴达维亚城内要是真出些什么乱子,他们翁家想保住这一仓库的粮食,还不是得底下的伙计们出力?
  
      他翁同现在食言容易。
  
      但下次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再想要伙计们出力,可就难了。
  
      到时候,万一真要是有什么损失,那翁同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伙计们闻言,齐声高呼。
  
      “掌柜的英明!”
  
      “掌柜的大气!”
  
      “谢掌柜的赏!”
  
      “……”
  
      就在这时候,仓库外再度传来一阵喧哗,翁同迈步走出仓库查看。
  
      便见乌泱泱的人群来到了街道上,一起向着巴达维亚港口的方向赶去。
  
      “快,动作麻利些!”
  
      “朝廷派兵来巴达维亚剿灭土著,大军马上就要登陆了,快看热闹去。”
  
      “听说来的可都是军中精锐,威武的很……”
  
      “……”
  
      翁同闻言,也是来了兴致,转头吩咐伙计们看护好仓库,而他则是随着人群往巴达维亚的港口赶去。
  
      很快,一行人便来到了港口上。
  
      远远便望见几条大船正在靠港。
  
      在船只完成靠港之后,一名名兵士排队通过踏板登陆。
  
      一群人迅速完成登陆,然后在码头上整理队列。
  
      “所有人都有,立正!”
  
      “向右看起!”
  
      “……”
  
      在整理完队列之后,这些唐军士卒便开始背着火枪,走着整齐的队列,往巴达维亚租界的方向赶去。
  
      这些士兵穿着统一的灰黑色军服,带着钢盔,穿着皮鞋,腰带,背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显得威风凛凛。
  
      哗!哗!哗!哗!
  
      伴随着前进的号子声,他们的脚步声异常整齐。
  
      一顶顶钢盔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着金属光泽。
  
      背着的步枪枪口上刺刀斜指天空,组成了一片整齐的刺刀林。
  
      一眼望之,便觉一阵浩荡军威扑面而来。
  
      让人忍不住精神一凛!
  
      翁同看着眼前一幕,却并不觉恐惧,反而是心中满是骄傲和自豪。
  
      因为他明白,这支军队之所以出现在这里,就是为了保护自己这样的唐人的利益。
  
      有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作为靠山,没有人能不骄傲自豪。
  
      而那些世代生活在南洋的华人,对于眼前这一幕的反应,却是比翁同等人还要大。
  
      不少人看着眼前一幕,甚至都已经热泪盈眶。
  
      他们为了讨生活而下南洋,这些年来,由于背后没个靠山,不是被鬼佬歧视,就是被土著欺负。
  
      甚至是被压榨,被苛以重税,被屠杀抢掠……
  
      华人在南洋的开阔史,完全就是一部血泪史。
  
      现如今,朝廷终于要插足南洋了,他们终于有靠山了。
  
      这些华人实在是没办法不感动,不振奋。
  
      大唐来了,靠山就有了。
  
      大唐来了,就没人敢欺负他们了!
  
      这对这些南洋华人来说,实在是大好事。
  
      多了不敢说,最起码,自从大唐的势力进驻巴达维亚之后,这些南洋华人能够明显察觉到,那些鬼佬不敢再在自己面前张牙舞爪的嚣张。
  
      这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大好事!
  
      不知道是谁带的头,人群中忽然有人高呼。
  
      “大唐万胜!”
  
      “陛下万岁!”
  
      旋即,高呼如同病毒般在人群中扩散蔓延。
  
      整个街道两侧,都开始响起此起彼伏的高呼。
  
      “大唐万胜!”
  
      “陛下万岁!”
  
      “……”
  
      高呼声中,街道上迈步而行的唐军士卒越发的抬头挺胸,神情中是隐隐的骄傲。
  
      这种被人真心拥护的感觉,让他们发自肺腑的心中畅快。
  
      ……
  
      哒哒的马蹄声响起。
  
      张乐行在接到李奕的命令后,当即便精捡军中精锐,自安徽出发一路北上。
  
      骑兵纵马急行,再加上沿途有补给,张乐行所部的行军速度非常之快。
  
      仅仅只用了半个多月,便率军一路抵达了京师外围。
  
      将部队安置在京师城外的军营,张乐行被带着入京觐见。
  
      骑马行在京师外,看着眼前高大的城墙,张乐行眼中满是震撼。
  
      “这就是京师啊!”
  
      “这城墙,这门楼,还真是壮观,不愧为天子脚下,首善之地。”
  
      一旁负责为张乐行带路的秘书处秘书开口催促道。
  
      “张师长请随我来,陛下已经在宫中准备了宴席,不可让陛下等久了。”
  
      张乐行将目光从京师的城墙上收回,点头道。
  
      “是极,是极!”
  
      说话间,他再度催马前行。
  
      很快,便穿过了京师外城的城门,一路向内城方向行去。
  
      走在外城的街道上,抬眼看着四周有好些正在施工的建筑,张乐行忍不住询问道。
  
      “这位兄弟,这京师外城怎么这么多施工工地?”
  
      “看着可真是繁忙!”
  
      这名秘书闻言,也没有卖关子,开口为张乐行解惑道。
  
      “张师长有所不知。”
  
      “在我大唐收复京城之后,便发现这外城之中,有好些低矮破旧的建筑,已然不能住人。”
  
      “然后,陛下便亲自批复了一项城建项目规划,准备要对外城进行大规模的拆迁重建,拆除那些平房窝棚,重建成五六层的小楼,甚至更高的高层建筑,借此整肃京城风貌……”
  
      当然,朝中对此其实是非议颇多的。
  
      在大唐的朝臣们看来,大唐国朝初立,百废俱兴,各处都缺乏钱粮资源。
  
      李奕在这种时候,投入大量资源重修京师外城,在外人眼中,这就是典型的好大喜功。
  
      为了面子工程而靡费国帑,隋炀帝正在向你招手。
  
      在很多朝臣看来,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若非慑于李奕开国之君的威望,以及李奕以往勤俭节约的人设,他们或许就要以死觐见。
  
      但是,李奕却并不这么认为。
  
      因为他之所以要投入大量资源重修京师外城,压根不是为了面子工程。
  
      而是为了搞房地产!
  
      随着大唐定都京师,并准备要在京师也开建工业园,发展工业,人口城镇化是大势所趋。
  
      京师这座首都,必然是首当其冲。
  
      而等人口聚集之后,自然得有个住的地方。
  
      不管是租,还是买,房子都是必须要有的。
  
      李奕在这时候下令对京师外城进行重建,绝对稳赚不赔。
  
      且还是利润最少翻几倍几十倍的那种稳赚不赔。
  
      现在大唐每投入一分钱,将来都能获得几倍几十倍的回报。
  
      白捡的钱,李奕岂能不要?
  
      除此之外,李奕也有想要借房地产的发展,来吸纳富裕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借此来缓解社会压力的考量在里面。
  
      现如今的大唐,人多地少,土地的容纳数量已经到了极限。
  
      有相当数量的百姓压根没有稳定的收入,以及生计来源。
  
      这些人,全部都是隐藏着的不安定因素。
  
      李奕如果想保证大唐的统治稳定,为这些人提供一部分就业岗位,就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有了就业,才能有家庭;有了家庭,人才能有牵挂;有了牵挂,人才能安稳下来。
  
      乖乖做他的牛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