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调人

2025-02-24 作者: 四条腿的小白兔
第749章调人    要想说服别人,必然需要有力的论据。
  
      特别是集装箱技术看似简单,却是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技术,更需要充足的论据。
  
      于是,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李爱国并没有立刻把集装箱项目汇报上去,而是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汇总集装箱技术的资料上。
  
      周齐工此次来京城是为了火车轨道起重机。
  
      起重机的生产交给了整备车间,他索性也来到李卫东家里帮忙。
  
      周齐工是海运专家,拥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对从系统里购买的集装箱技术进行本土化改造。
  
      “集装箱总重量不得超过该集装箱的标记总重量。20尺集装箱总重量不得超过到站最大起重能力.”
  
      书房内。
  
      李爱国拎着笔,抬起头看看周齐工:“老周,国内港口的起重机最大起重量是多少来着?”
  
      “我们港城使用的是仿制东德建筑师Ⅰ型塔机,起重量是20.5吨。”
  
      周齐工此时正在编纂散装液体危险品集装箱运输细则,抬起头回答道。
  
      “那其他港口呢?”李爱国追问。
  
      “每个港口情况不同,有的港口使用的好像还是老式的塔式起重机,起重量只有十吨。
  
      甚至有的只有五吨爱国同志,咱们好像有麻烦了。”
  
      集装箱要通过起重机起吊,才能装卸。
  
      如果集装箱的标准重量超过码头起重设备的起重量,集装箱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周齐工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李爱国提出了一个建议:“咱们需要根据国内主要港口的起重机的起重量,来编制集装箱标准重量。”
  
      “这个好办,海运学院的郑老师专门负责国内码头起重设备的设计,他那里有各个码头起重机的详细数据。”
  
      集装箱的标准重量关系到运输的安全和运输效率的最大化。
  
      李爱国当时便放下手头的工作,请了两天假,带着周齐工来到了大连海运学院。
  
      这年月教育上也要赶英超美。
  
      为响应号召,大连海运学院提出要办万人大学、三千人中专,于是成立了中专一部和中专二部。
  
      中专一部因为规模扩大,从老校区迁到了位于DL市西南郊凌水桥。
  
      李爱国和周齐工几经转车,来到了中专一部,找到了【港口装卸组织及机械化、船队运输组织】专业的郑教授。
  
      郑教授见到周齐工登门,当时便皱起了眉头:“齐工啊,咱们的集装箱技术已经被部里面否决了,你怎么还不死心。你这样下去”
  
      郑教授因为李爱国这个陌生人在旁边,所以话没有讲出来。
  
      但是周齐工心中却是暖呼呼的。
  
      他紧紧的握住郑教授的手,压低声音:“老师,这次我确实是为了集装箱技术来的,不过跟咱们部里面没关系。”
  
      周齐工指了指李爱国说道:“这位是前门机务段的火车司机李爱国同志,集装箱技术就是他提出来的。
  
      他有信心说服铁道部门出面搞集装箱技术,不过我们现在遇到了一些小问题。”
  
      “铁道部对集中箱技术感兴趣也是,这玩意可是个好东西啊,可惜咱们交通部的人目光太短钱了。”
  
      郑教授欷歔两句,将李爱国和周齐工让进了办公室里。
  
      得知两人要找全国各港口的起重机数据后,他站起身从书柜里取出厚厚一摞资料。
  
      “这里是各个港口的起重机数据。”
  
      看着厚厚一摞资料,李爱国脑瓜子嗡嗡作响。
  
      这玩意要想全都搞清楚,至少得大半个月的时间。
  
      另外,除了起重数据外。
  
      运输集装箱的卡车还要能够通过各个港口,甚至是铁道上的车皮也要根据港口的具体情况作出适当的改造。
  
      这些都需要一个专家级人物负责。
  
      李爱国看着正在翻阅资料的郑教授,笑了笑:“郑教授,您愿意帮我们完善集装箱技术吗?”
  
      手停滞在书页上,郑教授抬起头,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向李爱国。
  
      “李司机,实不相瞒,我非常看好集装箱技术,但是我是海运学院的教授.还承担了教学任务。”
  
      李爱国很轻松的说道:“这个好办,我可以把你暂调到京城机务段,以顾问的身份参加编撰集装箱标准的工作。”
  
      “你一个火车司机,把我调到京城工作?”郑教授忍不住揉了揉耳朵。
  
      他倒不是看轻李爱国。
  
      而是像这种临时的调动,不但要得到海事学院领导的同意,还要得到交通部领导的点头。
  
      这些都不是一个小火车司机能够办到的。
  
      李爱国没有回答他,而是抬头看向了周齐工:“老周,除了郑老师外,是不是还有个董老师,也对集装箱技术感兴趣。”
  
      周齐工点头:“董老师是水运管理专业的专家,国内码头的调度细则,大部分是董老师带队起草的。”
  
      周齐工讲完之后,就觉得不对劲。
  
      怎么着,除了郑教授,他还准备把周教授也带到京城?
  
      “那好!”
  
      李爱国没有回答他,而是看向郑教授,指了指办公桌上的电话:“我能用一下电话吗?”
  
      郑教授不知道李爱国准备做什么,但是还是点头答应。
  
      李爱国拿起电话,摇动了一阵子,等电话接通后,对着话筒说道:“你好,麻烦转接京城铁道研究所刘主任办公室。”
  
      听到铁道研究所的名字,周齐工和郑教授两人互相对视一眼,搞不明白李爱国到底要做什么。
  
      铁道研究所也管不到交通部啊。
  
      电话接通后,听筒内传来刘国璋略带埋怨的声音:“爱国啊,你不是在开火车吗,怎么有空跟我这个糟老头子打电话了。”
  
      李爱国清楚刘国璋对自己有意见。
  
      这事儿还得从保加利亚的铁组大会说起。
  
      大会结束后,铁道自动信号成为了大家庭内的信号标准,下一步工作就是推广铁道自动信号了。
  
      因为铁道自动信号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推广工作很快取得了成效。
  
      匈牙利,捷克和伊拉克三家派人来跟咱们谈技术转让和设备出售问题。
  
      当时铁道研究所有意让李爱国去接待三家的专家组,却被李爱国以还要行车为理由婉拒了。
  
      “老师,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那三家已经签署了协议吧?”李爱国笑呵呵的问道。
  
      “那倒是,算你小子猜对了。他们来之前已经制定好了协议,对铁道兵部队负责建造工作也没意见。你有空的话,来研究所把奖状领回去吧。”
  
      面对这个学生,刘国璋有些气馁了。
  
      当初李爱国拒绝铁道研究所的理由是——现在标准掌握在咱们手中,只要咱们不提过分的要求,他们绝对不会有意见。
  
      如果小美家掌握了标准,肯定要狠狠的在对方身上咬下一块肉。
  
      咱家跟小美家最大的区别就是从来没有仗势欺人的习惯。
  
      咱家却担心客人觉得价格高,不接受咱们合理的要求。
  
      过分的谦虚,其实就是自卑。
  
      李爱国倒也不能责怪刘国璋这些老同志。
  
      他们生长在艰苦时期,咱们实力不如人,他们已经养成了担心害怕的习惯。
  
      习惯具备惯性,一时间难以改变。
  
      刘国璋最终还是按照李爱国给出的谈判策略,跟三家进行了公平的谈判。
  
      事实也证明了李爱国的先见之明。
  
      比起原本的策略,铁道研究所至少额外争取到了十几万的外汇。
  
      同时,还达成一项重要成就——铁道兵部队将前往三家负责为对方改造铁道自动信号的建造工作。
  
      建造工作不但能挣到大量的外汇,同时还能增加不少国际声望。
  
      铁道研究所因为在谈判工作中表现优秀得到了部里面的表彰。
  
      李爱国虽然没有参与谈判工作,还是被当做功臣汇报了上去。
  
      这才有了领取奖状的说法。
  
      什么叫做朝中有人好做官,这就是了。
  
      平躺着得了个大奖状。
  
      美滋滋。
  
      “老师,要领奖状的话,估计要等两天了,我现在大连海运学院,有件事想请您帮个忙。”
  
      李爱国刚要说出自己的想法,突然捂住了话筒,抬头看向郑教授:“教授,您的名字,对了,还有董教授的名字。”
  
      这通电话打得没头没尾。
  
      什么匈牙利啊,捷克啊,郑教授听得跟天书一样。
  
      现在听到李爱国的话,更加懵逼了,一时间呆愣在了原地。
  
      还是周齐工反应迅速,将郑教授和董教授的名字告诉了李爱国。
  
      李爱国对着话筒说道:“我这边设计了一种能够加快运输的小技术,需要海运学院的郑力教授和董方卓教授的帮助。”
  
      “这技术暂时还不成熟,可能无法通过部里面讨论,需要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是的,希望能把两位教授暂调到我们前门机务段整备车间。名义嘛”
  
      李爱国皱着眉头沉思片刻,缓声道:“制造火车轨道起重设备!”
  
      得到刘国璋肯定的答复,李爱国挂掉了电话,坐回椅子上。
  
      此时,郑教授已经看得目瞪口呆:“李司机,现在呢?你不是要把我调到京城吗,咋不行动呢?”
  
      “行动已经结束了啊。”李爱国笑道。
  
      “.李司机,只是打一通电话,就能把我们调走,你是不是有点”
  
      郑教授本来想说“狂妄”,但是犹豫了片刻,换了个词语:“是不是有点自大了?”
  
      “等着吧。”李爱国没有解释,从兜里摸出大海军给周齐工和郑教授递了根烟。
  
      郑教授搞不明白李爱国要等什么,却只能怔怔的接过了烟。
  
      一个身穿蓝黑色中山装的中年人推开办公室的门走了进来。
  
      “听说齐工回来,怎么也不到我的办公室坐坐。”
  
      “老董,你来得正好,咱们两个要被调到京城前门机务段里制造起重机了。“郑教授见到董方卓进来,把他拉到一旁,将情况讲了一遍。
  
      “一个电话就能把我们调走?吹起牛来没个边了?齐工怎么跟这种人交上朋友了?不行,我得去提醒他。”
  
      董方卓说着话,就要去拉周齐工的胳膊。
  
      这时候,电话铃声响起了。
  
      急促的铃声就像是照相机的闪光亮起,整间办公室瞬间凝固成了一张照片。
  
      郑教授是大学教授,一般没有什么急事儿,这年月电话费特贵,所以电话几乎是摆设。
  
      现在电话竟然响了。
  
      联想到到李爱国刚打的电话,郑教授的脸色变了。
  
      该不会是这火车司机刚才打的电话起作用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老师,快接电话啊。”周齐工催促了一声,郑教授才算是反应了过来。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电话。
  
      也不知道电话里说了什么。
  
      只见郑教授脸色一点点红了起来,对着电话连连点头,拿着话筒的手也颤抖了起来。
  
      等郑教授放下电话,董教授迫不及待的问道:“老郑,怎么了?”
  
      郑教授抬起头,嗓子里挤出一道不可思议的声音:“老董啊,咱俩被调去制造起重机了。”
  
      董教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