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出院,回村

2025-03-01 作者: 易加二十二
第352章出院,回村    “好。”
  
      唐半夏摸摸他的脑袋,温声开口:“这次的事,妈妈有错,团团是不是也有错呢?”
  
      小孩儿低下了头,闷不吭声。
  
      唐半夏把道理掰碎了给他讲:“团团是个小孩子,还记得爸爸跟你讲过的人贩子的故事吗?那人贩子啊,最坏不过了,专挑你这样白白嫩嫩的小孩儿下手。”
  
      “把你迷晕了,卖到好远好远之外的大山里给别人家当儿子去,你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小孩儿大眼睛里闪过惊恐:“不要!我不要给别人家当儿子。”
  
      “所以啊,团团要记得,你还小,有什么心思就说出来,比如这一次,你可以跟三奶奶或者大姨说,你想爸爸妈妈了,可以让大人带你过来,对不对?”
  
      小孩儿想了想,麻溜的认错:“妈妈,我错了。”
  
      “真的知道错了?那你告诉妈妈你错哪了?”
  
      “不该自己偷偷跑出来。”
  
      “那你以后记得了嘛?”
  
      小孩儿点头:“记得了。”
  
      “那明天见到大姨他们,要记得给他们道歉。”
  
      “团团知道了。”
  
      第二天。
  
      唐辛夷等人来了以后,唐团团郑重的给每个人都道了歉,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孩子还小,知道错了就好。”
  
      五岁的孩子,能认识到自己错了,已经很不错了。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唐团团也被留在了病房,好在有安彦成和王伟在,人手也够用。
  
      小孩儿留在病房里,唐半夏也没闲着,经常让他帮着看弟弟。
  
      也不要他做什么,就是看弟弟醒没醒,尿没尿,培养兄弟两个的感情。
  
      这次里,唐半夏也受到了教训,照顾滚滚的时候,也不忘关注团团,努力一碗水端平。
  
      接下来的日子,就平顺多了,再也没出过幺蛾子。
  
      温沐白休息好了以后,唐半夏让他带着团团去老太太家道了谢,也去于局长那道了谢。
  
      一晃眼,十多天过去了。
  
      唐半夏的身体恢复的也差不多了,就要出院了。
  
      “叫你姐夫开车送你们回去。”唐辛夷自知拦不住,只能帮她想办法。
  
      “我就不客气了,谢谢姐夫。”唐半夏也并未拒绝。
  
      当天下午,莫岭就开车过来了。
  
      一家子打道回府。
  
      汽车直接停在唐家小院门前。
  
      温沐白率先下车,把包裹严实的唐半夏给抱进了屋,安彦成和王伟一人抱一个娃。
  
      莫岭帮着拿包袱。
  
      “剩下还有一些东西,改天我再送过来。”
  
      “哪里劳烦姐夫,我们去拿就好。”
  
      “也好。”莫岭也没坚持。
  
      回到家以后。
  
      唐半夏是觉得哪哪都舒心,虽然说,比不上病房里宽敞明亮,但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而且。
  
      这次坐月子,她也舒服的很,温沐白听她的,月子餐也有了滋味。
  
      一眨眼的功夫。
  
      她出了月子,村里相好的人家络绎不绝的来拜访,没有空着手的。
  
      有的拿着斤小米,有的拿着红枣,有的拿着红糖,全是给妇人补身体的。
  
      最贵重的当是宋老太送来的,两只老母鸡,二十个鸡蛋,这是很重的礼了。
  
      这年头,家里的姑奶奶坐月子也是这几样礼。
  
      唐半夏领情,心知宋家一直再为当初宋海的那个工作,觉得欠了她的。
  
      她拒绝,他们反倒不安生。
  
      就收下了,等以后慢慢回礼。
  
      除此之外,三个三嫂一家人也来探望,顺便关注了一番团团的事情。
  
      唐半夏没细说,就说是个误会。
  
      唐启荣当然懂,也没再多问,只是问:“你生孩子的事,跟爷爷奶奶说了吗?还有小叔小婶那边,联系的上吗?”
  
      小叔小婶自从走后,就再也没了消息传来。
  
      提到爸妈,唐半夏叹了口气:“没有呢。”
  
      “别担心,小叔小婶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
  
      “当然!”
  
      唐半夏无比坚信着。
  
      她出月子那一天,正好赶上秋收开始。
  
      村里静悄悄的,她洗过澡后,在村里转了一圈,觉得没甚意思,索性回了家。
  
      家里,安彦成帮着照看滚滚。
  
      比起团团来,滚滚好带了许多,他很少哭,饿了困了也只是哼唧两声提醒。
  
      而且这娃是吃了睡,睡了吃的,可好带了。
  
      再加上有安彦成王伟,还有小白帮衬着,她是一点都没体会到带孩子的苦。
  
      自从她出了月子,时间就过得快了。
  
      不经意间,秋收就结束了。
  
      今年没有爸妈下地挣工分,只有唐半夏当赤脚大夫的工分,还有温沐白下地挣得,没多少。
  
      在村里排倒数第三。
  
      第一第二分别是孤寡老人。
  
      不过怎么说呢,不重要!
  
      今年粮食丰收,分完粮食,唐半夏又让温沐白买了一些粗粮来。
  
      又趁着这个到处都在秋收,粮价下浮,叫温沐白去各村多买了一些粮食。
  
      他们家吃饭向来是吃饱了为主,消耗的粮食就多,在一处买太过打眼,分开来买也隐蔽一些。
  
      待到粮食都下了地窖,唐半夏又安排着安彦成和王伟去山上搂柴火,积秋菜,也是忙的很呢。
  
      他们忙的时候,村里也不消停,自从唐半夏给了蔬菜大棚的法子,古月村窝冬的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
  
      每到冬日,宋为民就组织村里盖上几亩地的大棚,编制一些稻草垫子,盖在大棚上。
  
      晚上盖,白天掀,也不清闲的很。
  
      不过辛苦也是值得的,待到第一场雪下来的时候,棚里的第一茬菜已经长成了。
  
      冬日里,水灵灵新鲜蔬菜,不愁销路。
  
      宋为民也能耐,借着儿子的关系,搭上了纺织厂的路子,菜全都卖到纺织厂后厨去了。
  
      三毛钱一斤。
  
      这可是天价了。
  
      要知道在夏天,新鲜菜一分钱就能的一大把,现在完全翻了三百倍。
  
      这个价格一出,大家伙儿可是干劲十足,虽说钱不分给他们,但是年底结算的时候,换完口粮余下的工分也是能换钱的。
  
      有了这桩买卖,古月村的工分现在值钱的很,一个工分都到了九分钱。
  
      工分值钱了,大家伙儿挣工分的干劲儿也提高了,现如今很少见磨洋工的了。
  
      当然,那极个别的例外。
  
      古月村的蒸蒸日上,看的其他村子那是羡慕嫉妒恨。
  
      蔬菜大棚就在那杵着,古月村相瞒也瞒不住,附近的几个村子的大队长,一入冬隔三差五的来做客,想要打听出蔬菜大棚的技术。
  
      全都被宋为民挡了回去。
  
      谁知,那些人还不死心,竟然闹到了公社去,口口声声的古月村有这个技术,该大伙儿同享,这可给古月村的社员气的。
  
      跟周边几个村子的关系越发紧张起来。
  
      就连学校里,孩子们以村为单位,也各自形成了小团活儿。
  
      唐团团这个小家伙儿,也是个爱看热闹的,整天回来学给唐半夏听。
  
      “妈妈,妈妈,宋渔姐姐跟人打起来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