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 刁难

2025-03-04 作者: 忧郁笑笑生
019刁难    【各位读者,如果觉得本书写的还行,就麻烦今晚或者明天上午,读完最新一章,翻到最后一页,这对作者晋级很重要。今晚10点左右,会再发一章。】
  
      来人竟是府衙的方捕头,面色阴沉。
  
      后面跟着两个亲信随从,腰间挂着王法,走起路来叮叮当当。
  
      他们也不惧这一院子的纹身好汉,就这么径直闯了进来。
  
      一个随从瞅见了枪棒架上的牛尾刀,立刻捧在手里。
  
      献媚似的送到方捕头面前。
  
      “看来,举报属实。”
  
      “你们存菊堂购置这么多刀剑,想干嘛呀?”
  
      “《大清律》里,哪一条不准民间持有刀剑了?”李郁分开众人,笑着说道。
  
      “《大清律例·兵律·私藏应禁军器》,凡民间私有人马甲、傍牌、火筒、火炮、旗纛、号带之类应禁军器者,一件杖八十,每一件加一等;私造者加私有罪一等,各罪止杖百、流三千里。
  
      非全成者,并勿论,许令纳官。其弓、箭、枪、刀、弩及鱼叉、禾叉,不在禁限。”
  
      李郁一口气说完了本朝关于刀剑的法律,瞬间站到了上风。
  
      脸色阴晴不定的方捕头,瞅着众人脸色不虞。
  
      “方捕头,请里面喝茶!”
  
      这是给他一个台阶下,无非是想勒索点银子。
  
      什么热心群众举报,都是扯淡。
  
      ……
  
      按照往常,方捕头肯定借坡下驴。
  
      打個哈哈,喝个茶,然后拿到银子就走人。
  
      毕竟存菊堂不是普通百姓,可以随便拿捏的。
  
      银子,刀子,靠山,存菊堂都有。
  
      不过,今日的方捕头非同往日,飘了。
  
      他竟然举起牛尾刀对着李郁:
  
      “你一个秀才功名都没有的瘪三,竟敢和我讲大清律?”
  
      “信不信我现在就锁了你,拿回大狱。”
  
      “谁敢锁我,就剁了他。一个不入流的衙役,杀就杀了。大不了苏州托织造老爷出面,再送千把两银子给诸位老爷。”
  
      院子里,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有人面露惧色,有人握紧了手里的枪棒,还有人骂骂咧咧的围了上来。
  
      李郁把众人的反应都记在了心里。
  
      面露惧色的那些人,慢慢边缘化。
  
      骂骂咧咧围着方捕头的,要提拔!
  
      “你们想造反吗?敢围攻官差?”两个随从狐假虎威。
  
      不过,两人的腿脚却有些不听使唤,抖的厉害。
  
      开玩笑,被十几个手持兵器的泼皮围住,谁不怕。
  
      还是在人家的地盘上。
  
      ……
  
      大门,缓缓的关起来了。
  
      林淮生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他竟然去把门关起来了。
  
      摆出了关门杀狗的架势。
  
      方捕头也是急了,放下了手里的刀。
  
      “你们好歹也是业内知名的堂口,这么冲动干嘛?”
  
      “这年头挣钱不易,要珍惜饭碗。”
  
      “有什么话好好说嘛,何必动刀动枪的。”
  
      既然方捕头服软了,李郁也不会继续咄咄逼人。
  
      瞬间笑脸相迎:
  
      “天儿太热,火气大。”
  
      “今晚得月楼,我做东。几位都来啊,千万别给我省钱。”
  
      “好说,好说。”
  
      方捕头惊魂未定,就想赶紧离开这鬼地方。
  
      苏州府一向民风淳朴,百姓温顺善良,不喜斗殴。
  
      最近这是咋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若是胡师爷听了这话,肯定会给他纠正一下观念。
  
      春秋战国时期,那会还不叫苏州,叫会稽。
  
      苏州的先民们可是骁勇善战,悍不畏死的典型。
  
      一言不合就抄家伙往死里干,不死不休。
  
      就好像是打游戏一样,不把命当回事。
  
      虽身材瘦小,却是当年优质的兵源。
  
      后来,北方战乱,衣冠南渡,带来了财富。
  
      再后来,隋炀帝开大运河,南来北往,日子好过的不得了。
  
      于是,苏州人变的惜命了,讲道理了。
  
      人呐,光脚的时候都狠!
  
      一旦富了,过上好日子了,就崇尚君子动口不动手了。
  
      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
  
      言归正传。
  
      方捕头悻悻的回到了家中,琢磨着报复。
  
      他已经很久没被人这么当众折面子了,一时间接受不了。
  
      而存菊堂和织造署公子的关系,甚至当场结拜的事,他都略有耳闻。
  
      只能恨恨的摔了一个茶碗。
  
      “千万别犯在我手里。”
  
      ……
  
      一艘小船,载着李郁驶出府城。
  
      船舱内,有一个严实的长条木箱。
  
      林淮生在划桨,他依旧沉默。
  
      隔一会从袋里摸几个油炸花生米塞嘴里,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李郁打开木箱,眼神发亮。
  
      两支火绳枪,两支燧发枪,都有七成新。
  
      福成办事,路子果然野。
  
      其中一支的钢印被抹去了,依稀还能猜到出处,京师火器营流出来的。
  
      根据对清廷的了解,这应该就是清军最先进的火枪了。
  
      福成曾经说过,八旗的火器优于绿营的。
  
      其中,京营八旗的火器又优于各地驻防八旗。
  
      这是一个神奇的阶梯分布的链条,层层压制,确保安稳。
  
      这是一种仿制的赞巴拉克重型火绳枪。
  
      打准噶尔的时候,吃了亏,又缴获了很多。
  
      所以,清廷就仿制装备了自己人,反正这个时代没有知识产权保护。
  
      半个时辰后,小船抵达了目的地。
  
      清月村,是湖边的一个渔村。
  
      距离新堂口仅有1里,鸡犬相闻。
  
      ……
  
      和青木堂开战,胳膊受伤致残的小五家,就在清月村。
  
      说起来这个村的名字,也有一番无奈。
  
      以前是叫明月村,后来文字狱日益猖獗。
  
      地方官害怕出事,就主动改名为了清月村。
  
      村子里有几十户人家,都是赤贫阶层。
  
      小五家有两间茅草屋,有的人家连岸上落脚处都没有,只能住船上,称为疍民。
  
      李郁默然不语。
  
      只是吩咐小五把他带来的肉处理了,再烧一锅鲜鱼汤。
  
      小五的奶奶是个勤劳的老人,生活的沧桑在脸上留下了抹不去的皱纹,幸而健康看着还行。
  
      “老人家,你去帮我们烧烧饭洗洗衣服,每月给伱1两银子,如何?”
  
      “这,这也太多了。”
  
      老妇局促的直搓手,不知所措。
  
      新堂口远离府城,一日三餐都要烧。
  
      不像以前在阊门,经常买现成的吃,或者出去吃。
  
      阊门周边商业繁华,从十两一桌的鱼翅席到一文钱一个的窝窝头,应有尽有。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