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 本官姓马,名忠义

2025-03-04 作者: 忧郁笑笑生
048本官姓马,名忠义    知府衙门的方捕头,带了三个佩刀捕快赶到了。
  
      “光天化日,尔等欲强闯民宅吗?”
  
      他一开口,李郁就知道了他来的目的。
  
      利用总捕头身份,给王家撑腰来了。
  
      几个亲信捕快,明显是狠角色。
  
      竟拔刀在手,拦在了王家的门前。
  
      杜仁心中一紧:
  
      “阿郁,坏了。我们不能这样当街和官差发生冲突。”
  
      “这样性质就变了。”
  
      李郁不是傻子,他看的出来这里面的凶险。
  
      如果今天维格堂的人强闯王家,带走甄氏,那势必和官差爆发冲突,伤亡难以避免。
  
      ……
  
      “方捕头,咱们后会有期。”
  
      李郁掏出手帕,慢条斯理的擦了一下手,扔在地上。
  
      众人跟着,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这方带着香味的手帕是谁塞的,他也不知道。
  
      随手掏出来,就随手扔了。
  
      方捕头得意的大笑,被当作贵客迎入了王家。
  
      甄氏得知后,气的大哭。
  
      在房间里各种砸东西,心如死灰。
  
      不过,就在当天,丫鬟送进来一封信。
  
      “甄小姐安心,耐心等上数日,维格堂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誓死捍卫大清朝女性的自由恋爱权。”
  
      自由恋爱这几个字,让甄氏看的失了神。
  
      反复念叨了许多遍,直到丫鬟提醒她该进午餐了。
  
      府衙内,黄通判笑的很开心。
  
      这一次,方捕头出马是有他的授意。
  
      知府位置空缺,同知老迈不管事,他这個通判几乎代理了府衙的所有事务。
  
      虽不是正印官,却享受了一回知府的感觉。
  
      对于李郁这个人,他本能的看不惯。
  
      所以,在听说了判决结果后,他就觉得张有道此人过于贪婪。
  
      一个知县,竟然听讼棍的摆布。
  
      有机会,要好好敲打一下他。
  
      若是他识趣,乖乖奉上孝敬,这事就既往不咎。
  
      否则,他定会在给上司的刑狱文书中涉及一二。
  
      ……
  
      正当他沉浸在权力的快乐当中,突然门被推开。
  
      “三老爷,府尊来了。”
  
      “什么?”
  
      “朝廷派出的新任知府,已经到了衙门口。”
  
      “混账玩意,这么大的事为何不早报。”
  
      黄通判连忙起身,不小心带翻了茶碗,泼到了官袍上。
  
      他也顾不得清理,赶紧快步向外走。
  
      一路所见,经历、司狱、照磨、六房典吏、三班班头,全部急匆匆的从各自屋里出来。
  
      就像是蚁后归巢,工蚁纷纷出来迎接。
  
      这才是真实的官场。
  
      一位穿便装,体型健壮的中年汉子,站在影壁前。
  
      “本官马忠义,汉军旗正蓝旗人,蒙皇上厚恩,知苏州府。诸位同僚,以后咱们就在一口锅里抡马勺了。”
  
      “拜见府尊大人。”
  
      乱糟糟的,一众官吏慌忙跪倒。
  
      官场礼节,有一些是模糊的。
  
      就比如跪拜,品级低微的书吏见到知府,立即下跪是常理。
  
      而知府的佐官,比如同知,通判,却是不必跪拜,作揖行礼即可。
  
      黄通判没想跪,然而身边齐刷刷像割麦子一样跪了一地。
  
      自己就显得很突兀,颇为尴尬。
  
      马知府也不经意的往自己这边瞥了一眼,目光平静。
  
      ……
  
      这位吏部精挑细选,乾隆面授机宜的新任知府,上任后自然是引起了多方瞩目。
  
      迎来送往,酒宴派到了半个月后。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
  
      这位新官上任,没有烧三把火,连一把火都没烧。
  
      一切,都好像那么的平静。
  
      不过,黄通判没这么乐观。
  
      他嗅到了一股气息,“山雨欲来风满楼”。
  
      台风来临之前,总是云淡风轻。
  
      所以,他最近很低调。
  
      公事早请示,晚汇报,绝不怠慢。
  
      而马忠义这位汉军旗世家官僚,也非常的客气。
  
      每次都询问他的想法,偶尔还把他送到门口。
  
      马知府越客气,黄通判就越紧张。
  
      他总觉得,在这位知府大人客气的话语后面,是十面埋伏。
  
      若是黄通判知道,苏州府还有第二个人有相同的感觉,他一定会引为知己。
  
      这个人,就是李郁。
  
      他正在通过各方渠道,打听这个马忠义的底细。
  
      从巡抚衙门负责文书的一位书吏那,花20两银子得到了一个信息。
  
      马家原先是八旗贵族的包衣,祖辈在一片石大战中立了军功。
  
      第二代在平定三藩的大战中,又立下军功。
  
      后被康熙看中,抬入汉军旗了。
  
      属于根正苗红,世受皇恩的铁杆忠臣。
  
      李郁最近手头不缺银子,忙着搞基建,大生产。
  
      他已经基本吃透了火绳枪的全部生产工艺,不说多精湛,至少能造出质量靠谱的武器。
  
      在上方山,做过射击试验。
  
      连续打了40枪,没有炸膛。
  
      又用超量30%的火药,连续射击了5次,没有炸膛。
  
      林淮生,范京,小五等铁杆心腹,都知道他在造枪,没人有异议。
  
      他们早就被捏成了一个整体,没有二心。
  
      而维格堂的其余人,也都知道堂口存有火器。
  
      作为混江湖的,他们都觉得有几杆火器傍身挺好。
  
      只要平时低调点,别被官府察觉就行。
  
      别的不说,镖局那些镖师出远门,哪个不是身怀利刃,弓箭长枪齐全。
  
      李郁也时常和下属灌输,实力才是王道。
  
      要想过好日子,就得有实力。
  
      否则,乡绅、青皮、水匪、官差,个个都来拿捏你。
  
      而存菊堂,又悄悄吸纳了一些带孩子的流民。
  
      淮北十几个县被黄河淹了。
  
      能活着走到这里的,都是生命力顽强的流民。
  
      ……
  
      这些人一路乞讨到了附近,被李郁挑了一些留下来做劳工,管饭。
  
      十几个汉子,暂时被安排在了堡外居住。
  
      大家都觉得,这个庄园叫李家堡更贴切。
  
      李郁觉得,似乎这样叫也不错,就默认了。
  
      李家堡的基建一直没停,需要劳动力。
  
      而他们的孩子,就帮着做点轻松活儿,穷人家的孩子都这样。
  
      至于工钱,那是不可能的。
  
      “阿郁,你叫我?”
  
      “对,甄氏的案子,也该有个了结了。”
  
      “知府衙门能听我们的?”
  
      “拿着这份状纸去,包赢。”
  
      杜仁接过纸,展开一看。
  
      顿时脸色涨红,又发白,手激动的哆嗦。
  
      “阿郁,你他娘真是个人才。”
  
      “府尊看了这状纸,但凡犹豫一秒钟,都是对仕途的不尊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