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朕拿着千里镜,打着灯笼都找不到敌人

2025-03-04 作者: 忧郁笑笑生
152朕拿着千里镜,打着灯笼都找不到敌人    京旗看的最为带劲,四九城的人最爱看秘辛野史!
  
      一本接着一本,原来咱老祖宗还有这么多秘密,真带劲。
  
      看完了,就得找个地儿,青楼。
  
      老鸨最近特别开心。
  
      八旗太君来了,真的是因祸得福。
  
      天天爆满,还不差钱。搞不好,真能做成“百年老字号”。
  
      旗人大爷们不但慷慨,说话也好听。
  
      一个个都拍着月匈膛保证:
  
      “这眠月楼,永远可以开下去。官府也好,同行也罢,谁都不敢来这满城找事。”
  
      不过被强制迁到城外的百姓,可就没这么幸福了。
  
      他们当中开始流传一本《睿亲王江南剿匪记》,署名笑笑生。
  
      从一个普通清兵的角度描述当时发生在江南的暴行,激发读者的愤怒。
  
      李郁坚信,“一支鹅毛笔,能抵3000燧发枪”。
  
      尤其大清的百姓,有一种很神奇的特质。
  
      你怎么压,他怎么顺,跪着赔笑脸,绝不反抗。
  
      压到山穷水尽,墙倒屋塌,终于触底反弹。
  
      爆发,狂暴,嗜血,毁天灭地。
  
      接着,又恢复到那个得过且过的状态,如此反复,乐此不疲。
  
      啪,几千年就这么过去了。
  
      ……
  
      宣传册子效果显著,
  
      李郁很满意的召来了贾笑真:
  
      “书编的不错,我要奖励你。说吧,想要什么?”
  
      “谢谢主公。”
  
      贾笑真笑容如春天般灿烂,然而提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要求:
  
      “我能不能经常去娱乐区采风?那里有灵感的源泉。”
  
      娱乐区,乃是李家军的后花园,里面已经聚集了60多位犯官女眷。
  
      “准了。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你要多上心。”
  
      “主公放心。”
  
      李郁瞧着这个法律意识,道德意识,都异常淡薄的家伙。
  
      又加了一把火:
  
      “咱这是法外之地,你就是法外狂徒。什么大清律,官府士绅,都管不了你写书。你可以放飞自我,再大胆点,再勇敢点。”
  
      “在下想写一本关于本朝孝庄太后,和洪承畴的狱中故事。”
  
      “好好写,说不定以后笑笑生这个笔名能青史留名。”
  
      ……
  
      贾笑真难得的腼腆了一下,挠着头说道:
  
      “我最近经常头皮痒,冬天洗头水又凉,能不能找个剃头匠,我想剃个光头?”
  
      李郁认真的打量了他一会,欣慰的笑道:
  
      “你很有前途。”
  
      于是,西山岛多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和尚”。
  
      每天背着书箱,穿梭在西山岛各处。
  
      以大文人自居,几乎把娱乐区的犯官女眷都研究遍了。
  
      创作的灵感,如同黄河决堤,一本接着一本。
  
      印刷出来后通过黑市渠道,悄悄抵达各路黑心贩子手里,疯狂的抹黑大清朝,
  
      从皇太极,孝庄,到乾隆,福康安,还有全体旗人。
  
      贾笑真每天一本,高产似母猪。
  
      黑市书商笑的合不拢嘴,许多人都私下打听,“笑笑生”是什么人。
  
      他们愿意以最优厚的薪酬,最好的待遇养着,
  
      只要他天天写书,保持这个高产速度就行。
  
      ……
  
      就连一些正规书店,也开始偷偷售卖笑笑生系列丛书。
  
      不敢公开放在柜台上,
  
      懂行的客人,会主动凑近掌柜的,眉毛一挑:
  
      “那个,有吗?”
  
      掌柜的点点头,然后带着人拐到小黑屋里,举着油灯让人挑选几本。
  
      出门的时候,还附送一本“论语”。放在最上面,维护读书人最后的斯文。
  
      再后来,缺德的书商们干脆做出了双层封面。
  
      封皮是《孟子》,
  
      打开是《多尔衮后裔:一个八旗孤女的情史》。
  
      精美套图版本只是极少数,成本太高,售价太贵。
  
      西山岛主推的是廉价版的册子,全书就一两张黑白简笔画。
  
      反正这会的人没什么文娱生活,看书很认真,逐字逐句的阅读。
  
      即使是一张图,也能脑补出几千字的刺激剧情。
  
      ……
  
      苏州府的识字率,相比其他区域的百姓高多了。
  
      这些人读了以后,又会忍不住偷偷讲给不识字的人听。
  
      然后不识字的人,如获至宝,再添油加醋的讲给更多的人听。
  
      再后来,
  
      刘千尴尬的来禀报:
  
      “我们的书,滞销了。”
  
      “盗版横行,印刷低劣,但是价格便宜。我们的书一出,不出2天,市面上就全是盗版了。”
  
      李郁:“……”
  
      贾笑真:“……”
  
      琢磨了一会后,李郁想通了关键,豁达的讲道:
  
      “书,继续编。但是印刷量要少,有个十本就够了。”
  
      “让盗版书商获利,我们要的不是利润,我们要的是人心。”
  
      于是一项高利润行业,很快就成了“赔本”的生意。
  
      所有人都很遗憾,唯独李郁很想得开。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这种事见得还少嘛。
  
      我大清,自有国情。
  
      ……
  
      一旦滞销,就再也卖不出去了,许多书只能内部消化。奖励给李家军内部训练优秀的兵,
  
      这种奖励,非常得人心。
  
      谁拥有了一本精装套图版《刑部大狱:孝庄车轮大战洪承畴》,谁就是本队最靓的仔。
  
      许多人都会腆着大脸:
  
      “哥,我帮你打饭。”
  
      “哥,我帮你晒褥子。”
  
      “哥,我帮你清理枪膛火药残渣。”
  
      “哥,以后我给你挡子弹。”
  
      于是,最有诚意的那位,获得了本书的半天借阅权。
  
      顺带着笑笑生这个笔名,也成为了李家军心中的明星。
  
      光头贾笑真,走到哪里都有人和他敬礼致敬。
  
      顺便讨论一下,能不能给自己来个攒劲的角色?
  
      以至于,李郁都开始嫉妒他了。
  
      这种潇洒人生,原本是自己想要的。
  
      ……
  
      官府终于开始重视了,
  
      黄文运,朱珪,都有所耳闻,直到偶然看到了内容,立马吓的去禀告福康安。
  
      “混账,你们这是失职。逆匪如此大胆,公开诽谤大清列祖列宗,还有王公大臣。查,狠狠地查。”
  
      福康安的案前,堆了小20本。
  
      光看书名,就能让他血压飙升200.
  
      再看内容,又下降200.
  
      其中有一本《紫禁城:奴家和两个男人不得不说的故事》。
  
      男主角竟然是乾隆,和自己,居然喜欢上了同一个民间女子。
  
      福尔康(自己)抢不过皇帝,竟然效仿霸王。
  
      后又被这个女子背刺,于是被皇帝发配前线打仗,想让他合理“战死”。
  
      这本书是李郁手痒编的,他觉得是狗血,福康安却觉得惊悚。
  
      自己和皇帝抢女人?
  
      光想想都觉得是“欺君”,太叛逆了。
  
      “都给我查,查到了就杀,江南风气简直是癫狂,悖逆。”
  
      “本官要狠狠的杀一杀这等狂悖风气,还要请皇上旨意。”
  
      ……
  
      朱珪沉默,黄文运也沉默,
  
      对于这种正治正确的话题,除了支持,只能支持。谁要说半个不字,就得被整死。
  
      差役们到处张贴告示,悬赏捉拿笑笑生。提供线索者,赏银500两。
  
      这个赏格,太高了。
  
      可惜,没人知道笑笑生是谁。
  
      据文人考据,此人应该姓王。而且,很可能是王世贞的后裔。
  
      文风,笔名,都挺像一路人的。
  
      于是,姓王的,家里有点钱,祖上似乎阔过的,纷纷倒霉了。
  
      从扬州到苏州,大狱里住的一半都姓王。
  
      如果福康安听说过“实/名制”,他一定会拍着桌子大喊:
  
      “此乃老成谋国,震慑宵小之妙计。当推广全大清,杜绝此类阴暗文人。”
  
      江南“逆书”案,和荆州“谣崩”案,在紫禁城引起了轩然大波。
  
      军机处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一个白莲囚犯,几句胡言乱语,居然就引发了全城的混乱,死伤超过2000人,财物损失就不提了。
  
      其中绝大部分是踩踏,落水死亡,少数是被官兵杀死。
  
      荆州都统神经紧绷了5天,才断定是被人忽悠了。
  
      探马出城100里,压根没有白莲的影子。
  
      ……
  
      首席军机大臣章佳氏阿桂,倒是能够理解这种“荒唐”,和营啸本质上是一回事。
  
      看来,荆州的旗汉关系很紧张。
  
      乾隆则是一脸阴沉:
  
      “诸位爱卿,都议议吧。”
  
      “臣建议严肃查处逆书案,凡是涉案之人,当诛三族。”于敏中抢先表态。
  
      “奴才附议。”阿桂立马跟上。
  
      “臣等也附议。”
  
      这种涉及皇家体面的事,没啥分歧,杀之。
  
      然而,荆州之事就比较微妙了。
  
      “奴才建议不宜公开,否则有损朝廷颜面。”和珅很懂乾隆的心思。
  
      果然,乾隆立即就认可了这个思路。
  
      “朕觉得荆州的事,当平淡处置。否则传出去,定然会有人效仿,使得天下不得安宁。”
  
      若是刘千在场肯定会很诧异,你怎么会猜到我的心思?
  
      自从荆州之行后,刘千每天辗转反侧,
  
      瞬间崩坏的局面,让他印象深刻。
  
      如果能够复制的话,岂不是情报组织平添一份杀手锏。
  
      关键时刻,在敌方城池来这么一出,搅的天翻地覆。
  
      城池的防御力,起码下降4成。
  
      若是再辅以小股兵马虚张声势,搞不好,就能立下盖世大功。
  
      这个疯狂的想法一诞生,他就无法从脑海中清除。
  
      因为过于天马行空,他未曾向任何人讲述,包括李郁。
  
      只是不断的收罗着荆州的民情,想知道这里面,是否有什么深层逻辑。
  
      ……
  
      紫禁城内,
  
      众臣争吵逐渐激烈,围绕着要不要治荆州都统的罪。
  
      无故派兵,当街杀死百姓。还有纵容手下,炮击码头。
  
      “兵事凶险,无法顾及许多。奴才认为荆州将军的做法是对的。”阿桂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奴才不敢苟同,大清海晏河清,偶有蟊贼,地方上就如此大动干戈,实在是给朝廷抹黑。”和珅这一次,罕见的针锋相对。
  
      阿桂深深的瞅了他一眼,没有继续说话。
  
      自从自己班师回朝后,似乎和珅就开始隐隐的和自己唱对台戏。
  
      今天,居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跳出来了。
  
      于敏中咳嗽了一声,说道:
  
      “老臣觉得荆州都统做的过了。乾隆盛世,拿着千里镜,打着灯笼都找不到敌人,区区一点混乱,就开炮开枪的,传出去别人真以为白莲教闹的多乱。”
  
      “众口铄金,人言可畏啊。老臣断定,白莲教会借题发挥,蛊惑愚民。”
  
      乾隆严肃的直起了身子,
  
      眼神逐渐清冷,于敏中的话说道了他的心坎里。
  
      本来没什么事,乱哄哄的跑一顿,百姓发现被骗了,自己也就回去了。
  
      一场风波,最终也就是坊间的谈资笑料而已。
  
      你这么又开炮,又杀人的,搞的像真的一样。
  
      传出去,愚民们就会以为,真的和白莲教交战了。
  
      乾隆盛世的镀金外壳,就掉漆了。
  
      “传旨。”
  
      “荆州都统布乐泰,治军不严,听信谣言,心志不坚。贬为协领,去管着太湖水师吧。”
  
      ……
  
      于敏中有一件事倒是没说错,
  
      白莲教真的借助这个机会,大肆宣传。主动把这个袭扰荆州城的功劳,安在了自己头上。
  
      严格来说,也没毛病。毕竟潘老爹,确实是教徒。
  
      从苏州府秘密转运来的100支火绳枪,也到了。
  
      卧牛村,
  
      洪大昌正在检阅层层挑选来的圣兵,这些人都是真正的狂热分子。
  
      “好好熟悉火绳枪,过些日子,本教主再来瞧你们。”
  
      几百号狂热教徒,身穿白衣。
  
      训练的教程,是洪教主自编的。其中充斥了大量的不切实际的要求,然而有一条最为可怕。
  
      走到敌人面前,才许开第一枪。
  
      只开一枪,就定胜负。
  
      为此,一半人就抛弃了独头弹,用的是霰弹。
  
      根据《洪氏练兵法》:临战之前,装填火药当足量,甚至是超量。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
  
      一个真正的圣兵,死都不怕,更不怕炸膛了。
  
      对于快速装填,列队轮换射击,都不太重视。
  
      因为教主大人,在白纸上多次推演后,得出的结论是,一轮齐射定胜负,梭哈!
  
      ……
  
      当然了,在这群火枪兵后,还会安排长矛兵。两种军阵会保持30米距离。
  
      洪教主强调,
  
      长矛兵的作战任务非常单一,那就是等火枪兵齐射后,或者战死后,高呼一声“弥勒佛降世”,全体放平矛头,嚎叫着往前冲。
  
      任何犹豫,都是对弥勒佛的不敬。
  
      在没有鸣金收兵之前,长矛兵都应该保持冲锋刺杀,不许后退,不许停步。
  
      有堂主担忧的询问:
  
      “如此简单粗暴,战争瞬息万变,会不会延误了战机?”
  
      洪教主轻描淡写道:
  
      “一招鲜,吃遍天。”
  
      “你还指望这些蠢货泥月退子,能够理解旗帜,鼓号,阵型变换?”
  
      “本教主不是刘邦,尔等也不是韩信。”
  
      堂主语塞,背后一层冷汗。
  
      回去后,他细细琢磨,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
  
      底层信徒是乌合之众,蠢人。中层头目缺乏军事素养、文化素养。
  
      所以战法要越简单越好,战场才不会出乱子。
  
      教主英明!
  
      在检验了这批火绳枪的质量后,洪教主很满意,说道:
  
      “李郁此人虽贪财,可做事还是讲究的。这些枪质量上乘,不是绿营兵烧火棍的货色。”
  
      “枪管打上了广州驻防八旗的钢印,是为了掩人耳目。”
  
      “本教主断定,这些枪都是他自己制造的。”
  
      “派一队精干人马去苏州,归潘赛云节制。顺便告诉她,当下要务就是公关李郁,卖给我们的火枪越多越好,如果能收服李郁~”
  
      说到此处,洪大昌顿了顿,说道:
  
      “本教主封她为圣母大护法,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望她好自为之,不要辜负本教主的殷切希望。”
  
      ……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