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 暴力不得人心,但可以震慑人心

2025-03-04 作者: 忧郁笑笑生
284暴力不得人心,但可以震慑人心    次日清晨。
  
      村民们都探头探脑,等待着大兵进村。
  
      董秀才站在门口,一身粗布长衫,背着手,表情严肃。
  
      他脑子里在琢磨,将来朝廷回来了会不会因为今天的表现赏个监生?毕竟拒不从贼,机智周旋的事迹是可以写进县志的。
  
      在他的感染下,村民们都很放松。
  
      又把道理都梳理了一遍,感觉严丝合缝,合情合理。
  
      首先,
  
      士绅不纳粮是天经地义。村子里有举人,那交给你3成粮就已经仁至义尽了。
  
      然后,
  
      本村一起哭穷,粮食都藏进地窖了。
  
      你就算搜,最多泄愤砸点锅碗瓢盆,损失也认了。
  
      将来朝廷回来了。
  
      新港村凭借今日表现,那就是十里八乡的模范村。至少能搞个楠木牌匾,运气好弄个花岗岩牌坊也有可能。
  
      而有了功名,有了荣誉。
  
      本村给过路海商提供食物淡水,销点赃,就更加没人敢细查了。
  
      想起董秀才昨晚说的大道理,村民们莫名的挺直了腰背,对着村外的兵们露出了鄙视的笑容。
  
      ……
  
      李郁指着不远处一个土丘问道:
  
      “那是什么地方。”
  
      “回王爷,乃是新港村的集体祖坟所在。”
  
      山坡朝向东南,脚下有一条小河流过,虽不宽,却是清澈活水,阳光明媚,倒是個风水宝地。作为阴宅很理想。
  
      “有多余火药吗?”
  
      “有。”
  
      “搞2桶,埋在那山坡的墓碑最密集处。见到旗语就引爆。”
  
      “遵命。”
  
      军官自然是忠诚的,甭说炸个祖坟,就算是炸东陵也一样照办。
  
      李郁继续举着千里镜,观察着村内动静。
  
      语气淡漠的说道:
  
      “传令下去,火枪兵各自进入位置。他们不是擅长在障碍后开枪吗?本王今天给他们机会。”
  
      “军官团殿后督战。凡有违抗军令者,可当场斩杀。”
  
      “遵命。”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李郁自然不会过于接近战场,而是在上百卫队的簇拥下,在安全处观战。
  
      ……
  
      “朝村里喊话。限一刻钟内筹齐所有欠粮,所有人不分男女老幼跪在村外待罪。”
  
      “遵命。”
  
      新港村的人听着喊话,再望着远处那些在山坡挖掘的士兵。
  
      一时间心里惴惴。
  
      有人忍不住问道:
  
      “秀才公,大兵会不会动咱们的祖坟?”
  
      董秀才强装镇定:
  
      “掘祖坟乃天怒人怨之恶行,伪吴王若想取江山,定然要顾及风评颜面,况且他是苏州府人士,苏松可算正经老乡。不至于,不至于~”
  
      ……
  
      话音未落,轰轰。
  
      两声沉闷的爆炸,土丘被掀掉了一角。
  
      断裂的墓碑乱飞!
  
      村民们目瞪口呆,随后出离愤怒。这群大兵居然真的把本村的祖坟地给爆破了。
  
      “找他们去。”
  
      董秀才领头,乌泱泱的村民全部跟着悲愤的冲出村外,准备抗议说理。
  
      李郁放下千里镜,低声嘱咐道:
  
      “通知第3营,开枪。”
  
      一名亲卫快马冲了过去,举起令牌,高呼:
  
      “王爷有令,新港村刁民武力抗粮,开枪。”
  
      所有军官,立即抽出佩剑,大吼:
  
      “开枪。”
  
      这些躲在车厢后、沟渠里、树干后的士兵们,愣了一两息后默默扣下扳机。
  
      老乡,别怪我们心狠。
  
      这都是为了孩子的前程啊,没办法。
  
      ……
  
      枪声大作,白烟缭绕。
  
      新港村民们的愤怒已经不存在了,被打懵了。
  
      仅仅是一轮枪,站着的人就不多了。
  
      董秀才的牙齿格格响,心中直呼大兵不按套路出牌,如此残暴,将来肯定取不了天下。
  
      第3营营指挥使举着佩剑,指向村民逃跑的背影,吼道:
  
      “你们不是自诩手稳吗?啊?”
  
      “瞄准乱民,开枪。”
  
      士兵们对准那些落荒而逃的背影,扣下扳机。
  
      枪法确实不错,一个个身影栽倒,再也没爬起来。
  
      李郁放下千里镜,稍感欣慰。
  
      “王爷,新港村怎么办?”
  
      “搜村,活着的全部送去马鞍山挖矿。”
  
      “妇孺呢?”
  
      “就算是一条狗,也要送去马鞍山铁矿看门。听明白了吗?”
  
      “遵命。”
  
      ……
  
      士兵们从障碍后起身,重新装填后四面合围了村子。
  
      一共抓捕了400余口,双手捆绑移交民兵,自然会有人将他们押送到马鞍山。
  
      新港村的田产全部充公,以每亩80斤粮食的佃价,雇佣周边的缺地无地民户耕种。
  
      非常抢手,仅3天就全部有主了。
  
      而新港村的遭遇很快传遍了苏松两府,民间为之胆寒。
  
      第4军团的这次剿村表现,倒是中规中矩。
  
      没有抗命,没有出现什么大乱子。对于军令的接受度还是令李郁满意的。
  
      西线要打大仗。
  
      区区第2军团万把人,兵力捉襟见肘,全扔过去试试水!
  
      ……
  
      回到西山岛,
  
      杨云娇也听说了此事,独处的时候她挺着大肚子问道:
  
      “王爷可是杀鸡儆猴,战前立威?”
  
      “嗯,西线要和阿桂决战,内部绝不能乱。暴力不得人心,但可以震慑人心。”
  
      杨云娇点头:
  
      “内政部也接到线报,一些士绅们表面配合,私底下却是观望骑墙。他们巴不得我们战败呢。”
  
      “你安插了人手?”
  
      “嗯,各府挑选二三知名士绅,眼线安插在丫鬟或者家奴当中。”
  
      “我们的内部呢?”
  
      “直属大型工矿均有安排。第一第二军团也有安排。第三四军团成军时短,未来得及。”杨云娇从抽屉拿出一份名单,“眼线名单都在这里。”
  
      李郁稍微过目,这些人都是兼职。他们是士兵、技工、伙夫、基层军官,兼职给内政部做眼线。
  
      这也是内政部和情报署的最大区别。
  
      “就这些?”
  
      杨云娇很坦诚的说道:
  
      “除非夫君有令,否则妾身不会染指近卫军团、王府直属各衙署以及各大臣衙署。”
  
      李郁笑笑,拉过她的手。
  
      “月份快到了吧?”
  
      “嗯,稳婆说就在下个月。王妃或许比妾身早个十天半个月。”
  
      ……
  
      “内政部的事暂且放一放,现在你精力不济,生个健康的儿子才是最重要的。”
  
      杨云娇莞尔一笑:
  
      “若是女儿呢?”
  
      “那就再来一个。”
  
      聊来了半个时辰,李郁起身,唤来了伺候的丫鬟婆子:
  
      “这段时间务必上心,伺候杨妃早点休息吧。”
  
      “是。”
  
      这一晚,照例是宿在胡灵儿住所的隔壁,依旧是她的陪嫁丫鬟侍奉。
  
      不知为何,
  
      李郁猛然想起了杭州商会会长赵立夏的那一双女儿。
  
      以目前后宅的现状,或可提前召入?以解君王之疾?以稳浙商之心?
  
      这可不是为了自己荒淫,而是出于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为了大业的必要牺牲奉献。
  
      在这一刻,李郁已经具有了帝王的必要不充分因素——厚脸皮!
  
      ……
  
      次日清晨,
  
      商业副大臣福成,匆匆上岛求见。
  
      “下官拜见王爷。”
  
      “起来,正好今日早餐颇为丰盛,帮本王分忧?”
  
      亲卫递上一副碗筷。
  
      福成很开心的双手接过,自己盛了一碗粥,又分了半碟子生煎,一根油条。
  
      “有喜事?”
  
      “王爷圣明。生丝炒作计划进展顺利,第一波现货全部出清,太湖沿岸区域养蚕户的下两季蚕茧,7成产量都已预定。”
  
      “都有哪些人投入了巨资?”
  
      “这是相关人员名单,还有投入资金量。”
  
      李郁一边吃生煎,一边浏览名单。
  
      有熟悉的有陌生的,除了姓名、出资数量、后面还有籍贯地域。
  
      福成补充道:
  
      “浙商投入颇巨。赵立夏会长居中组织,十分尽力。说服了湖州南浔镇的几位巨商,打开了湖嘉两府的局面。”
  
      “他是如何说服的?”
  
      “他们有通婚之谊,沟通起来倒是不难。想必是都体会到了王爷的良苦用心。”
  
      李郁吃喝完毕,拿毛巾擦了擦手。
  
      吩咐亲卫:
  
      “通知杜仁,来一趟。”
  
      ……
  
      福成不知何意,也不好多问。
  
      于是继续汇报道:
  
      “下官通过天成元票号的刘掌柜打听过了,晋商在成都平原,珠江流域疯狂吃进生丝。广州十三行的丝绸贸易简直令人眼红,日进斗金。”
  
      “不要羡慕。要不了多久广州十三行就要集体破产,粤海关也要关门大吉,珠江口要成为战场。”
  
      福成兴奋的问道:
  
      “可是王爷要派遣舰队进攻广州?”
  
      李郁摆摆手:
  
      “有心无力。本王的这点舰队家当准备调往鄱阳湖。控制鄱阳湖和长江中段。”
  
      “下官提前恭贺王爷万胜。”
  
      “拿下九江倒是其次,如果能把章佳.阿桂击毙就好了。”
  
      福成没有吭声,他琢磨着布政使钱峰遇刺身亡大概率是王爷的手笔。
  
      ……
  
      李郁翻了好几张名单,突然瞅见了两个熟悉的名字。
  
      天成元票号刘金鑫,还有刘甄氏。
  
      于是将名单翻转,指着问道:
  
      “这2人是怎么回事?”
  
      “刘掌柜的是以个人身份投入了15万两,刘甄氏这5万两是他自己主动找上门的。”
  
      李郁摇摇头:
  
      “杭州怎么样?刘阿坤和周师浩配合的怎么样?”
  
      “杭州一切如常,商业繁荣。南边的一些商队,现在也敢来了。刘阿坤胖了一圈,杭嘉湖没有贼匪作乱,他抱怨太闲了。周师浩和杭州商会走的很近,城内商税节节攀升。”
  
      “打仗归打仗,和那边的商贸来往不必刁难,网开一面。”
  
      李郁顺口问了一句:
  
      “商税怎么样?”
  
      “正想请示王爷,各地税卡收取的实物税太多,该如何处置?”
  
      “这件事你和胡大臣议定。不过你倒是提醒了本王,有必要成立一个财政署。”李郁顺手就手书了一张纸条,加盖了印玺。
  
      内容是:
  
      即日成立财政署,所需衙署、人员着经济大臣范京协助。本王暂领署长。
  
      令人送去府城,让他照办。
  
      ……
  
      在这之前,
  
      税收和储银一直是范京兼管着,摊子太大太杂。
  
      现在随着势力的庞大,有必要分割出一些业务,既是给范京减负,也是加强管理。
  
      财政是命脉,必须专业清晰。
  
      实际上,
  
      胡雪余是很合适的署长人选,他本身对于钱粮刑名都颇为熟悉。加上绍兴师爷帮的协助,可谓游刃有余。
  
      但是这位老泰山手腕老辣,行事缜密,让李郁有些警惕。
  
      如今,经他之手介绍进入吴王府系统效力的绍兴读书人就足有百余人。
  
      偏偏李郁还下不了决心将这些人边缘化或者赶走,不是拉不下翁婿的面子,而是这些人非常好用。
  
      就拿最近的秋收征粮举例,
  
      6成的工作都是绍兴师爷帮完成的,非常清晰。
  
      太仓的战备仓也交给了一位绍兴中年秀才,此人考了半辈子举人未遂,自己割了辫子来求官。
  
      ……
  
      他草拟的粮仓管理细则,
  
      李郁仔细看了2遍,颇为满意。
  
      人才啊~
  
      除了防霉防鼠防虫蛀,防涝防盗防火龙,还阐明了粮食出入库的流程、每年陈粮新粮的替换流程。
  
      守库兵单独派驻,只负责外围。不归属粮仓系统,仓官无权调遣他们。守库兵可半年一换,随机任命一名军官,只按令行事。
  
      内外两套系统,酷似后世的监狱管理。
  
      如此真知灼见,李郁当时就忍不住爱了才。甚至不惜捏着鼻子忽略了他绍兴籍师爷的身份。
  
      任命他为太仓战备粮仓的监督,并且暗示他好好干,视表现可考虑成立一个粮食署,让他任署长。
  
      难啊!
  
      既要可堪大用,又要防拉帮结派,还要忠心耿耿。
  
      李郁的左脑感慨:世上有没有毫无私心、精明能干、不拉帮不结派,永远只忠诚于自己一人的优秀下属呢?
  
      右脑冷漠回应:呸!
  
      ……
  
      望着神游四方的吴王,
  
      福成鬼使神差,如有神助的冒出一句话:
  
      “王爷,下官听说胡大臣对于赵会长印象很差,建议限制杭州商人海贸的规模~”
  
      “嗯?啥?”李郁在沉思当中一时无法自拔,没反应过来,“他俩有何龃龉?”
  
      猛然间,
  
      李郁明白了,若有所思。
  
      福成也低头不语,无声的大口喝粥。
  
      香,真香!
  
      王府的白粥,吃起来胜过山珍海味无数。
  
      李郁无声的笑了:
  
      “福成,你和赵立夏的关系不错吧?”
  
      “回王爷,赵会长很支持下官的各项工作。”
  
      “本王准备择良辰吉日迎娶他的2个女儿,给伱一个通风报信的机会。今日你卖他一个人情,他日工作才好开展。”
  
      福成一愣,拱手接令。
  
      今日早餐会的弯弯绕他啥都懂,但是不说。
  
      内务府出来的人,干啥啥不行,但是揣摩人心是一流的,属于祖传技能。
  
      ……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