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 两大陆权帝国的碰撞~

2025-03-04 作者: 忧郁笑笑生
618两大陆权帝国的碰撞~    1784是生机勃勃的一年,帝国蒸蒸日上,各个领域稳步前进。
  
      “人口银河系”计划进展迅速。
  
      东北。
  
      2000万移民安居乐业,大米白面管够,餐桌上野味荤腥常有。关外的自然资源极度丰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惟一的遗憾是男多女寡,缺老婆。
  
      西域,北疆。
  
      择气候地理合适处。
  
      10万陕西移民被集体编入屯垦农场,拿工资,种植棉花。
  
      伊犁河谷。
  
      59万上西北各省的移民在此定居,农牧共举。
  
      3000名来自江南和广东的技术工人搬迁至此,每人安家银 2000银币,升 2级。他们在伊犁建起了初步棉纺工业和钢铁工业。
  
      ……
  
      境外。
  
      巴尔喀什湖以西,
  
      5万甘肃移民在此定居,武装垦殖。村村有墩,墩墩有枪,枪声一响,各村救援。
  
      额尔齐斯河下游。
  
      20万西北移民沿河定居。
  
      额尔齐斯河中游。
  
      2万户卫拉特蒙古牧民,在此跑马圈地,部分人用上了崭新的燧发枪。
  
      蒸汽炮舰在额尔齐斯河例行巡逻。
  
      ……
  
      哈萨克汗国小玉兹,里海东部区域。
  
      西清再三恳求,终于成为了吴国的境外保护国,士气大振。
  
      吴廷向西清出售了第一批军火, 15000杆燧发枪和 40门火炮。
  
      在永琰的指挥下,清军击毙小玉兹苏丹,消灭了汗国最后一支成建制武装,将俘虏的男丁编入旗下作包衣,将俘虏的女子全部卖到伊犁,一妇换一枪。
  
      按照吴国要求,西清在扫荡小玉兹之后当举兵南下对西瓦汗国发动进攻。
  
      南边的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都是罗刹附庸国。
  
      军火消耗殆尽,可至伊犁按照市场价购买。牲畜、女子、战马都可以作为支付方式。
  
      ……
  
      南洋。
  
      广府移民深耕安南,潮汕移民深耕暹罗,客家人深耕兰芳,云南人广西人深耕缅邦,福建人满世界开船。
  
      南洋各国的肉桂、钻石、煤油、胡椒、檀香、铜、锡、金、玉石宝石,以廉价价格流入本土。
  
      帝国出产的瓷器、棉布、丝绸、铁器、茶叶、纸张等工业品大量流出。
  
      一纸旨意,南洋地区柚木全部属于上国海军所有。
  
      民间私自砍伐、买卖、藏匿柚木,一经发现,全家为矿奴。
  
      ……
  
      数百万南方农夫在南洋获得了新生,仅仅凭借一张脸,就可以在当地轻松获得房屋、土地、女子、还有自动投靠的佃农。
  
      上国之民,不受小国管辖。
  
      地位等同于举人老爷,无需交赋、无需承担徭役。
  
      各国君王甚至要主动压制本国庶民的反抗情绪,省的引来上国报复。
  
      今日之上国,不同于任何一个朝代。
  
      心眼小,嗜钱如命,丝毫不爱惜羽毛,毫无道德包袱。
  
      身为小邦之君,除了忍,没有其他办法。
  
      各国君主的想法高度一致:
  
      忍,忍到吴皇薨,新君上位就能松口气了。毕竟像吴皇这样德行糟糕的君主乃是 3000年头一份,不至于出现第 2位~
  
      无数人祈祷吴皇赶紧驾崩~
  
      ……
  
      实际上,吴廷内部也有反对声音。
  
      一些被儒学影响较深的大臣认为当下的殖民措施过于粗暴野蛮,还是应当武力和教化并举。
  
      李郁一笑了之,不予理会。
  
      教化的效果哪有子弹的效果好~
  
      畏威不畏德是所有人类的共性,与其被人爱戴,不如让人害怕。这世上哪有什么真正的朋友,无非是权衡利弊罢了。
  
      帝国的周边只需要狗~
  
      ……
  
      还有一些大臣相对理性,他们认为殖民应该是汲取资源,但不宜移民过多。
  
      小股移民掀不起风浪。
  
      大股移民,万一海外建国?
  
      这些人总结:
  
      海外之民,桀骜难控。
  
      一旦有变,殃及本土。
  
      对此~
  
      李郁不给任何讨论空间。
  
      臣子们的担忧正是自己所想营造的格局。其中微妙,不宜赘述。
  
      精髓就 2个字:制衡。对外要制衡,对内也要制衡。
  
      ……
  
      总之,
  
      当前帝国形势一片大好,一切如自己所愿。
  
      李郁读史,近代史那一二百年,这片土地沦为了三洼:财富洼地、秩序洼地、文明洼地。
  
      一个朴素的道理:
  
      高地还是洼地,取决于顶级资源。
  
      18世纪,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远去,粮食很重要,但却不属于顶级资源。
  
      茶丝瓷、煤铁木才是 18世纪的顶级资源。
  
      而如今, 6样顶级资源当中。
  
      吴国拥有 5样。
  
      其中 3样是垄段,几乎是唯一卖家。
  
      压制全世界只是时间问题~
  
      至多 20年,秦始汉武唐宗宋祖那些功绩,和郁皇大帝比起来就是九牛一毛~
  
      ……
  
      而苏沃洛夫使团经历了千山万水,归国时再次经过伊犁。
  
      这一趟,苏沃洛夫个人喜忧参半,既拿到了边境通商许可,又收到了毫不掩饰的战争威胁。
  
      狂妄和自信只有一步之遥。
  
      苏沃洛夫倾向于吴皇的决策是基于自信。
  
      眼前的伊犁河谷,一派人间天堂。
  
      望着仿佛经历了 50年开发历程的土地,骑在马上的苏沃洛夫震惊的说不出话。
  
      他扭头问道:
  
      “上校,你看到了什么?”
  
      ……
  
      年轻的心腹爱将,库图佐夫低声道:
  
      “将军,我看到了对手的战争潜力。”
  
      “你怕吗?”
  
      库图佐夫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道:
  
      “基于四点,我认为对手的战争潜力十分恐怖。”
  
      “哪四点?”
  
      “庞大的人口,发达的工业,开拓的野心,高度的组织。”
  
      苏沃洛夫叹了一口气,压低声音:
  
      “要是在其他场合,这样的话就不要说了。”
  
      “是。”
  
      库图佐夫感激的点头,他知道上司是在保护自己。圣彼得堡的贵人们不希望听到类似的丧气话。
  
      ……
  
      苏沃洛夫抬头望着伊犁钢铁厂的黑烟柱,突然低声道:“我在吴皇身上看到了一个人的影子。”
  
      “谁?”
  
      “女皇陛下。”
  
      两代名将对视,眼睛里写满担忧和恐惧。
  
      两个野心勃勃的帝王碰撞,两大帝国的碰撞,尸山血海就在眼前。没有一二百万农奴的血怕是压不住吴皇开疆拓土的野心。
  
      ……
  
      伊犁城。
  
      李小五出面,盛情接待了使团。
  
      半个月前,内政部的人手持陛下密旨临时接管了厨房。
  
      今日送行酒会,他们遵照陛下指示给其中一道菜加了慢性毒药。据在苏州府的死囚试验,会对人的肝脏造成永久地、且不可逆的损伤,
  
      剂量是关键。
  
      宁少,勿多。
  
      吴皇一生光明磊落,绝不能背上骂名。
  
      一般来说,从肝损伤到死亡是需要有时间的。
  
      宴间~
  
      李小五望着众人纷纷取用那道很符合罗刹口味的甜味肉菜,心中告诫自己,喝完酒就忘了这事。
  
      厨子手艺不错,苏沃洛夫吃了 2块,库图佐夫吃了 3块~
  
      其余被众人瓜分。
  
      馋嘴的家伙们,分散了剂量。
  
      ……
  
      宴上没有黄酒,而是山西的高度白酒。
  
      使团很开心。
  
      乌拉和烈酒,是罗刹人走向死亡的最隆重仪式。
  
      酒酣人醉之时。
  
      李小五猛然起身,举杯:
  
      “诸位,为了军人的荣誉,干杯!”
  
      “未来我们会在战场相遇,但今日,我们依旧是朋友。”
  
      使团全体起身,举杯,齐刷刷高呼。
  
      “乌~拉”
  
      屋顶震动。
  
      外面站岗的士兵纷纷侧目。
  
      ……
  
      一队吴军骑兵护送使团越过无秩序的哈克萨汗国,抵达里海之畔。
  
      沿途,
  
      苏沃洛夫惊讶的发现对手蚕食土地的速度有点快。
  
      附庸圣彼得堡的哈萨克汗国亡了,两国中间的缓冲带已经没了,牧民沦为各方奴隶。
  
      进入棱堡之后,他火速撰写了 5封书信,令骑兵飞速送去圣彼得堡。
  
      关键内容就 8个字:
  
      敌人很强!开战在即!
  
      ……
  
      圣彼得堡,冬宫。
  
      野心勃勃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大半年前就从各个渠道得知了吴国的战争威胁,当时她就勃然大怒,发誓要让吴国付出代价。
  
      一路开疆拓土让欧洲刮目相看的女皇,岂是无能之辈?
  
      女皇震怒,备战工作随之拉开帷幕。
  
      征召农奴、军事训练、生产军火、雇佣外籍军官、向各国银行家借贷军费。
  
      这半年里,
  
      西欧各国的银行家和退役军官频频出入冬宫,他们每个人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要打仗了,耶~”
  
      “好想看到血流成河啊。”
  
      ……
  
      罗刹是一个很奇怪的封建农奴帝国,对领土、海洋有着病态的渴求,可谓永无止境,贪得无厌。
  
      同时习惯出尔反尔,向来被欧陆诸国所排斥。
  
      世人有一个错觉,领土庞大的罗刹人一定很擅长战争。
  
      实际恰恰相反。
  
      从彼得大帝开始,罗刹人在开疆拓土的路上就不断打败仗,可谓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那么问题来了。
  
      败的这么惨,怎么不亡国?还能开疆拓土?
  
      这符合常理啊。
  
      ……
  
      那是因为,罗刹人的神经太粗了。
  
      输了?
  
      没事,继续打。
  
      只要人没死光,就一直打下去, 10个农奴换你 1个士兵,不依不饶,打到地老天荒。
  
      野蛮的韧性。
  
      残血复活的基因密码。
  
      全员“漠视死亡”的性格。
  
      再加上铁血手腕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终于造就了一个庞然大物。
  
      另外,也不可忽视罗刹人的学习能力。
  
      从彼得开始,他们就没停止过向各国学习军事。光学还不够,罗刹军队里充斥着大量的外籍军官,数目之多,令人瞠目结舌。
  
      只能说,历史的真相是隐藏在尘埃当中的。
  
      ……
  
      这半年内,
  
      各路情报被汇总至冬宫。
  
      哈萨克战场的过程鲜为人知。
  
      南洋战场,全程没有秘密。
  
      除了后膛枪和铁丝网尚属秘密。吴军四剑客——蒸汽明轮船、米尼弹、线膛枪、火箭弹,正被欧洲各国争先效仿。
  
      实际上~
  
      线膛枪早就问世了,只是各国未曾大规模装备。
  
      蒸汽明轮努努力也能够得着,不是什么黑科技。
  
      米尼弹更没有技术含量,只是概念革新罢了。
  
      唯独仿制火箭弹让各国有些头疼。
  
      总之,和平归和平,军备竞赛不能停。欧陆对吴国的军事工业产生了极大兴趣。
  
      ……
  
      叶卡捷琳娜野心勃勃,但做事谨慎。
  
      她准备从各地调集 30万兵力在中亚和野蛮的吴人掰一掰腕子。
  
      目前各地援兵还在陆续集结中。
  
      可笑的是,这 30万人甚至做不到人手一杆火枪,其中至少 20万人是临时征召来的农奴。
  
      真正的精锐士兵有 2万,另外还有 2万顿河哥萨克骑兵。
  
      其余都是来自西西伯利亚总督麾下的治安军。
  
      对此,各国倒是很习惯。
  
      罗刹是这样,每次都是这样,用大量的廉价灰色牲口去撞击子弹,然后靠刺刀笨拙的赢下战争。
  
      说罗刹是大号大清,实际上是给大清脸上贴金了。
  
      农奴的神经比绿营兵粗多了。
  
      他们真的不怕死。
  
      极度恶劣的生存环境,“活着没什么指望“,“死了也挺好”。
  
      正如众多罗刹文学作品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啊,我是一个罗刹人,我很想死~
  
      当阵地上响起第一声乌拉~
  
      我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我一秒都不会犹豫,我发誓要把我的热血淋在你的脸上。
  
      ……
  
      吴廷也在增兵。
  
      第 2军团、第 9军团和第 2派遣军奉命开拔至伊犁河谷,陆军大臣林淮生也来了。
  
      如此多的士兵涌入伊犁,后勤压力不小。
  
      好在吴皇圣明,这几年里大举开发伊犁。
  
      粮食满仓、钢铁充裕、牛羊遍地。
  
      粮食自给自足,储备了好几年。后勤压力最大的一块环节,去掉了。
  
      李小五带着一群军官迎接,众人单膝跪地。
  
      “参见林帅。”
  
      “嗯,先吃饭,然后带我看看伊犁的城防和军工。”
  
      林淮生一如既往,做事风格干脆简洁,和传统格格不入。
  
      他在陆军部威信很高。
  
      不爱摆场不拘小节,从不折腾下属,也不会苛责下属,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行事风格和陛下有些相似~
  
      ……
  
      第 2军团灵魂人物郑河安病逝,之后陛下的侍卫陆舟接任,空降主帅和皖北军官们磨合的不顺利。
  
      一年后,
  
      李郁再次换帅,令把兄弟胡之晃接任第 2军团。
  
      胡之晃是河南商城人士,和皖北同属于“创业带”,文化接近。
  
      果然,
  
      第 2军团接受了这个老乡。
  
      一时间,军团内部各项训练推进顺利。
  
      陆舟回皇宫接任侍卫长。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李郁的一个理念,军权无法通过橡皮图章取得。掌握军权,一靠威信,二靠后勤。
  
      所以,
  
      吴廷从一开始就单设参谋本部的决策很英明,参谋本部掌管后勤,可以制衡前线军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