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谁能抵挡青史留名的魅力

2025-03-17 作者: 乘风鹏本尊
第五百七十章谁能抵挡青史留名的魅力    石碑不是拿来修路用的。
  
      但它却比任何建材的威力更大!
  
      “路段按募捐银子多者命名?也就是说,我可以挑一段路捐钱,然后把那段路用我的名字命名,并且从今往后都叫这个名字?”
  
      “这样一来的话,我的名字不就能够传到千秋万代了吗?”
  
      “岂止!只要此事传扬出去,必定轰动全国,这么大的事不光能记入州史,名垂青史都有可能!”
  
      毕竟这可是一次前无古人的创举。
  
      而历史总会铭记在某一领域的第一人!
  
      “首先声明一点,我刚才捐的一万两银子,事后会用来连通我家庄子向西的那条乡路,从今往后,那段路就叫林羽路,你们谁敢跟我抢第一,别怪我没有提前跟你们打招呼。”
  
      林羽话刚说完。
  
      江南雁从怀里掏出一张银票,放到杜慎行面前的桌子上,狡黠一笑。
  
      “大丈夫岂能居人之下,但居林兄之下我没意见,我捐九千九百九十九两,我要把我的名字,和林兄写在一块碑上,慎行兄,记得找我一两银子。”
  
      林羽那是谁,陛下亲封的廪丰侯。
  
      光凭这一点足够在州史上留名。
  
      更何况林羽如此年轻,未来不知还能有何丰功伟绩,和他的名字绑在一起,绝对能够沾光。
  
      许自达当即从怀里掏出一沓银票,生怕别人跟他抢似的,胡乱地塞到杜夏的怀里。
  
      “我捐九千九百九十……八两,我也和林侯捐修同一条路!”
  
      站在桌子前面的马老等人,一时不察被人抢了先,纷纷用眼神谴责许自达。
  
      鸡贼!
  
      当初排挤林羽入益州商行的那股劲头哪里去了?!
  
      许自达这个年轻人,怎么一点儿骨气都没有呢?!
  
      这么想着,马老立即掏出银票。
  
      “老夫捐九千九百九十九两,江东家,我与你的名字写在一起,你没意见吧?”
  
      江南雁作为一个尊老爱幼的大善人,对于这样的安排,自然没有任何异议。
  
      但杜慎行看到阿若妹妹整理好的修建路段,以及所需要花费的银两,苦笑着婉拒。
  
      “马老的善心大家都看到了,可那段乡路往西只修二十五里路,还是按照最高乡道规格修建,修路的银子够用了,要不,马老考虑一下别的路段?”
  
      杜慎行干脆将每条路段所需要的银两、它们所处的位置,以及周围环境的总结账册,交到马老的手里。
  
      捐款是大家的心意,当然不能强迫对方捐哪条路,得让他们自由选择。
  
      话虽如此。
  
      但是!
  
      只需要捐个万八千两的,就能够有机会青史留名,再不济也能够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从此让无数后人铭记。
  
      就像江南雁所说的,谁愿意屈居人后?
  
      除非那个人是林侯!
  
      可林侯家西边的路银子仅凭三个就筹齐了,还多出了几千两,他们除了羡慕嫉妒恨地瞪一眼许自达,目前能做的,只有抓紧寻求最适合自己的路段。
  
      “这条路离着我祖坟近,我修这条!我捐一万两,谁也别跟我抢!”
  
      “老王,捐款这件事不是谁抢在前头就是谁捐得多,这条路离着你家祖坟近,离着我家祖宅还不远呢,我要回报老家的父老乡亲们,我捐一万一千两!”
  
      “你黑我是吧?当我出不起这一千两银子?我捐一万两千两!”
  
      此时大家争先恐后加价的场景,让杜慎行不由得想到了当日竞价时热闹的一幕。
  
      依旧是同一个人设局,依旧是同一伙人争相掏钱。
  
      不同的是,他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砰砰砰!
  
      杜慎行在两个青年快要撕扯起来之际,用力地拍了拍面前的桌子。
  
      “不要着急,益州的路多得是,既有官道也有乡道,实在不行还有村路,大家是在做善事,要结善缘,大打出手像什么话?”
  
      “依本官来看,胡乱加价也不像话,那样的话,岂不是说善意的多少是来银钱来衡量的吗?不如大家想修哪条路,本官带大家前去查看,无法决断的,可以请当地的百姓来做评断。”
  
      此话听上去确实是在劝架,但想捐款的富商,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不以银钱论善意多少,倒是遏制了他们相互加价的上限,让他们能够少出些钱。
  
      但请当地的百姓来做评断,无异于是优待离着修路路段近的商绅。
  
      “我同意郡丞大人的话!”
  
      “我也一样!”
  
      在大家平静下来之时,布商萧家公子突然将一万两银票放到了桌子上。
  
      旁人立即哄堂大笑。
  
      “萧少东家,你是外地来的商户,平时我们让着你也就算了,这件事你还想跟我们抢?一万两银票也不够争抢的资格啊。”
  
      “郡丞大人刚才说的话你没听清楚吗?钱再多只要有人争着修同一路段,只能让当地的百姓做决定。”
  
      当地人自然向着当地人,谁还会向着不知根底的外人。
  
      萧少东家也不着急反驳,只是让杜夏把他想修的路段和捐出的两万两银票写上。
  
      接着,才对那些认为他捐了钱只能挂个名的众商绅们说道:“等到了我想修的路段,我先告诉当地的父老乡亲,让我修通了路,我就把作坊搬到村子里来,你们说,他们会支持谁?”
  
      布商可不像其他产业。
  
      它从种麻、采麻、到纺线、织布甚至是制衣、绣花,一件衣服制成,从初始到结束,需要过几十道手。
  
      萧家想要成立一间全套作坊,足以让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就业!
  
      这让旁人还怎么去争?!
  
      “萧家不是一直把织造作坊建在江南,在益州只有一个分店吗,居然为了留下一个名字,不光要捐一万两银票,还要拔地而起建一间作坊?”
  
      财大气粗说的就是萧少东家。
  
      光是建作坊的成本,就得超过十万两!
  
      “别把萧少东家当成傻子,你也不瞧瞧他选的路段是哪里,大意了,早知道还有这一招,我也要学他,掏两万两银子,再去建个制衣作坊,绝对稳赚不赔。”
  
      世间还有稳赚不赔的买卖?
  
      心中存疑的人们,探头朝着杜夏写好的登记簿上一看。
  
      恍然大悟的同时,忍不住暗骂一声“奸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