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中暑预防想法出

2024-03-10 作者: 农家一锅出
第三百九十三章中暑预防想法出(第三更)    天,越来越热了。
  
      即便是黄昏的时候也不见温度下降,反而给人一种更加闷热的感觉。
  
      知了的叫声乍听起来使人觉得吵闹,等听得多了,逐渐变成背景音乐。
  
      庄子里的一只只狗懒散地趴在那里,听到有人走近说话,会支起耳朵、微微睁眼,随后再次闭上眼睛继续趴。
  
      小孩子们换上新的夏装,男娃儿穿背心裤头、女娃儿有漂亮的裙子,脚上是用猪皮制作的凉鞋。
  
      晚上的饭多了过水饭以及更多的凉菜,尤其是用鸡爪子、猪皮猪蹄、鱼,分别制作的冻儿。
  
      过水饭可是好东西,蒸好或煮的小米、黄米、高粱米、大米,用刚打出来的井水一遍遍浸泡和捞取。
  
      当吃的时候就着小咸菜,平时能吃两碗的吃,吃下去三碗都轻松。
  
      只不过正常的四碗饭滔洗完,也就剩了三碗。
  
      寻常的人家想吃是不敢吃的,太过费米。
  
      除了过水饭,庄户们对炸酱面也喜爱起来。
  
      煮出来的面过凉水,舀一勺子酱,吸溜吸溜就进去了。
  
      当然,少不了大蒜。
  
      李易一直觉得他那时北方地区喜欢吃炸酱面的时候啃生蒜,就是唐朝时候流传下去的。
  
      只不过大唐时候南北全吃,形成了一股吃大蒜的潮流。
  
      所以今天的晚饭他吃……火锅。
  
      他不想吃主食,过水饭也吃不下,吃火锅再喝点酒,可以睡个好觉。
  
      大卢和老六那边聚集着的没站岗的羽林飞骑,边吃边问二人在天上的时候是啥感受。
  
      他俩被允许喝酒,泡的药酒,在天上冻到了,活活血。
  
      王皇后没出来,呆在自己轮换住的房间里,与豆卢贵妃一起照看孩子。
  
      “易弟,你庄子冬天储备的冰,是打算拿出去卖?”赶到庄子的李成器陪着一同吃火锅。
  
      “不卖,从明天开始,庄子里有冷饮吃。天热了,预防中暑。”李易摇下头。
  
      当说起中暑的时候,他眉头挑了一下:“中暍之症,金匮要略采用的辨证有热治,以毒攻毒。
  
      发之于内,内热难出的时候,喝姜水和附子水,与咱们今天晚上吃火锅一样。
  
      外面热,寒气内逼,吃火锅热呀,把身体中的热顺寒排出去。
  
      有人也会喝羊汤、喝热茶,出一身汗,觉得凉爽解暑。”
  
      李易介绍中暑的一种类型应对,就跟阴虚和阳虚一样。
  
      李隆基和李成器听,觉得有道理,对,正是如此。
  
      “但是。”李易的转折来了。
  
      “并非所有人酷热难耐的时候喝热水都好,有的喝了直接就倒了。
  
      所以能不用热的就不用热的,凉水还是很管用,井水便不错,地下不热,井水凉。
  
      回头我专门写一个百姓一听就明白的预防中暑的方法,传出去。”
  
      李易知道,有人喝着羊汤解暑,结果中暑了。
  
      本来身体就热,又有更多的热进去,排的速度没有堆积的速度快,倒了。
  
      尤其是喝羊汤的时候喜欢多放羊油和辣椒油的那些人。
  
      二人听着点头,反正听不懂。
  
      “别处的地方为兄鞭长莫及,打井队可着旱的地方打,抽不出来。
  
      长安的码头处,可专门打井,井水凉,给码头干活的人喝。
  
      顺便补盐,不然照往年看,年年有干活时突然晕倒的人。”
  
      李成器知道码头上的人喜欢喝河水,方便取用。
  
      如今有了汤,会喝汤,汤有热有凉,喝完了不够舒爽。
  
      正巧长安的留守打井队没出去,顺便在每处码头给钻一口井。
  
      井水一打上来,凉,一口灌下去,整个人都精神起来。
  
      “如此好,无须担心他们喝水多了水中毒,他们搬运,汗不停地出。”
  
      李易赞成,他决定写预防中暑的方法时写干活的多喝水。
  
      至于在阴凉处干活的人,平时注意补水即可,喝热茶水没问题。
  
      凉的不推荐喝,喝多了水中毒。
  
      而像藿香正气水、冰糖绿豆水、酸梅汤,给富人用。
  
      没钱的若是跟他们说这个,会被骂死。
  
      “回头我让宋德把最差的茶叶沫子下调价格,一斤一文钱。
  
      尤其是现在陆续送来的茶,变成了大叶子,制作茶叶的时候碎沫子增多。
  
      不如给需要的百姓拿去喝,顺便能补充一下维生素和茶碱。”
  
      李易决定帮京兆府的寻常百姓防中暑。
  
      太远的地方他没办法,他目前管不得天下人。
  
      即便有能力管,也是通过官方和组织,比如各种盟。
  
      李隆基听到价钱,轻轻摇下头:“敞开卖不可,应有限制,以免有人囤积。”
  
      “三哥说得对,我登记,一户人家一旬只可买一斤,即便有所疏漏,也无所谓了。
  
      针对无籍贯的人,按手印,对比手印是假,给他们一种我们会查的感觉就好。”
  
      李易点头,对,万一哪个缺德的人一看一文钱一斤……
  
      “不,最初要卖三文钱一斤。”李易改主意了。
  
      “等着卖上一旬,降至五钱二斤,再过一旬,两钱一斤。”李易说出来。
  
      “好,想囤的人,两次之后,会立即把手上的茶卖出去,再不敢多买。”李成器拍了一下巴掌,赞同。
  
      饭后的李易去写了一套预防中暑和判断中暑预兆的方法,通俗易懂。
  
      转头他画了个简单的图拿着到工坊,随便找了一个人。
  
      “那去做出来,手动刨冰机,可以混合着各种果汁喝,清凉爽口。
  
      孕妇不要多吃,吃两口意思意思就行了。
  
      小孩子一次给一点,可以多吃几次,一次吃太多会拉肚子。”
  
      李易说一番,听着知了的叫声,又感慨不已。
  
      那时他来过西安,城里已经听不到知了的声音,只有蓝田县那边的国家保护公园才有。
  
      这点上,他觉得西安做得不如河南好,去河南郑州谈业务的时候。
  
      很多知了多的地方居然不让鸣笛,说是怕鸣笛后影响知了互相交流。
  
      现在又听到了大量知了的‘叫’声,闹心啊。
  
      那边还有林蛙和水田里的青蛙、癞蛤蟆叫。
  
      闷热的时候在吵杂的声音干扰下,只能自己习惯。
  
      “又到了交配的季节,一对儿一对儿的……应该给拆散才对,像梁山泊与祝英台……”
  
      自语的李易说到两个名字后,突然有了想法。
  
      他转一大圈,找到了和胡二娘子一起吃饭的宋德。
  
      “该成亲就成亲,不要总拖着,单独的院子和彩礼,随时可用。”李易说一下,再说正事。
  
      让宋德明天叫人去平康坊把馨研等人请来,就说有新曲子要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