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 有无组织情不同

2024-03-10 作者: 农家一锅出
第八百八十七章有无组织情不同(第二更)    长泽县县城中没有活儿的人,各村的人,跑到了更往北一点的地方,找到划好的沙壤地开始按照要求种植姜和西瓜。
  
      生姜种植需要挖沟,一块块带苗的姜块埋进去。
  
      西瓜种植也需要挖沟,用来补水,但西瓜在当下的天气状况不需要扣地膜。
  
      由于是沙壤地,深翻耕的步骤也省了。
  
      产量当然比不上李家庄子大棚中的高,却适合当地百姓跟着学。
  
      符合当地情况的种植和管理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带来的牲畜此时用上,帮忙拉沟,用油布和支架制作的折叠水桶一个个打开。
  
      百姓们拿来扁担,带水桶去挑水,第一次种,即便是西瓜苗也要浇水。
  
      之后不用浇灌太多的水,以免影响瓜苗生长。
  
      六七百人一同干活,李家庄子的人用带来的罐头、肉干和干菜制作饭。
  
      一口气干到晌午,大家用发给他们的陶碗打饭。
  
      大米饭,炖的菜直接舀在饭上,加干的咸菜条,一个个吃得眉开眼笑。
  
      县令曲治也端着个碗,拿筷子往嘴里扒拉饭,他跟着干活了。
  
      他并不想干活,他觉得大家全干活,包括衙门里的衙役都干,自己不干,李东主会不会弹劾。
  
      百姓们吃着饭菜,喝着娃娃们帮忙挖野菜做的野菜汤,互相看看,突然有种不一样的感觉。
  
      “这他娘滴才像个县的样子,别的地方有庸,大家一起干活,咱们从来不给出庸。”
  
      郭守嚼着咸菜突然出声,他感受到的就是这个。
  
      旁边的人连连点头,对,就是这种感觉,咱们也是大唐人,哪怕在长城以北。
  
      县里的官员一直没给找事情,放任不管。
  
      大家是混日子,过一天算一天,对以后的生活就是有娃儿了,娃儿长大娶媳妇儿了,再生了娃儿。
  
      到时候自己死了,这根也没断。
  
      今天不一样,原来种东西不好长,需要很多水的地,能种西瓜和姜。
  
      往后一大片地归自己管,等长好了,明年学着种,多一个生计。
  
      看看能不能烧舀,烧出来砖盖新窑洞,选一个好地方,多建窑洞,等娃儿长大了就有新家。
  
      李家庄子的人这个时候拿喇叭喊:“诸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经过我家东主计算,发现有一处煤矿。
  
      只要把上面的十几丈土去掉,就能露天挖了。这个煤矿啊热值高,就是扛烧。
  
      就在不远处,挖了以后,教你们建窑,大家就自己烧砖。
  
      选好的煤,送到别处卖,价钱还高,愿意学土法炼焦,我们也教。”
  
      ‘哗~~’百姓沸腾了。
  
      咱们这里有煤?十几丈的土刨掉就能看到?
  
      不用刨也行,咱们打进去个洞就挖了,咱们自己的家都是窑洞,会打洞。
  
      “在哪?在哪里?”曲治眼睛瞪大,我县里有煤矿,还是好煤矿?
  
      别地方的煤矿,挖出来需要收钱,煤面子随便运,块的不行。
  
      我是县令,我是不是能收钱?到时候……
  
      “大家放心,这矿啊,你们当地人自己挖,没人收你们钱,矿由朝廷直管。”李家庄子的人又喊。
  
      曲治:“……”
  
      他想吐血,好不容易发现个能赚钱的,怎就朝廷之管了?
  
      “等有了煤,大家冬天就烧煤,虽说咱们的窑洞冬暖夏凉,可冬天还是冷。
  
      修上火炕,把烟囱布局摆好,不要中毒了。
  
      咱们有了井水,要多种草,用来养羊,别叫羊刨草根。
  
      那边的沙子有办法解决,到时候大家干活拿工钱,用稻草格子防风沙,都会教给大家。”
  
      李家庄子的人眼中没有县令,他在执行李易的安排。
  
      周围吃饭的百姓看着他,有的突然就开始掉眼泪。
  
      多少年了?终于有人来管了。
  
      什么都教,还帮忙把以后的路给划出来,照着走就可以。
  
      冬天窑洞里不会冷了,都说冬暖夏凉,其实还是冷,比外面暖和而已。
  
      “等种完了姜和西瓜,到冬天来临前,大家会很忙、很累,牲畜借给你们,大家能不能挺过去?”
  
      李家庄子的人又喊。
  
      “能,干他娘滴咧,有好日子过啦。”郭守第一个出声。
  
      随即其他人七嘴八舌地叫嚷,干活不怕,就怕不知道干什么。
  
      “吃饭,吃完了快点把姜和西瓜种了,然后去找矿。”
  
      “要有自己的窑了,烧碗,烧很多碗,烧大水缸。”
  
      “还有盘子,去买个盘子不少钱呢。”
  
      “到时候咱们也卖。”
  
      “借给咱的牲畜要养好了。”
  
      干了一上午活儿的人似乎一点都不累了,有着使不完的力气。
  
      ……
  
      政事堂中,毕构等人不知道在那偏僻人少的县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在讨论怎样铺木头的轨道,跟凹下去的驰道不一样的轨道。
  
      与运煤的和仓库的相同,车轱辘架在上面跑。
  
      从码头的仓库处的轨道上已经发现这东西的运输能力有多强。
  
      “陛下今天没来,说是奏章给高力士,陛下今天一天都不管了,君王不早朝,何以知政事?”
  
      宋璟抱怨,他知道李隆基身体不怎么好,偏偏不吃药。
  
      只在李家庄子进行食疗,还泡温泉。
  
      毕构在琢磨图纸,如何安排轨道,听到宋璟的话,问:“在李家庄子不知政事?”
  
      苏颋于旁摇头:“李易在,政就在,陛下当然不怕出问题。”
  
      宋璟叹口气:“不知木轨能用几年?泡不泡桐油?或者刷沥青?”
  
      他已经知道一些需要打地基用的木头可以采取刷沥青的方法防止腐烂,却不知道还有一种煮泡的方法。
  
      “不用,味道太大,熏人。等用上几年,就换成铁轨,小易第一个冶炼钢的炉子投入使用,效果不错。
  
      将来会有更多同样的炉子,在保密的情况下冶炼出更多的钢,我等都不允许去看。”
  
      毕构对于李易的保密措施很满意,他提出过要看看,李易坚决拒绝。
  
      而且还不知道庄子里的哪个庄户负责那一块,庄户没有一个对外说庄子里细节问题的。
  
      “水位开始上涨,水网上出现了船只,称篙的小船,要不要阻止?”苏颋换个话题。
  
      宋璟摇头:“百姓多个活路,可不能拦,小心李易生气,你问李易,李易会允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