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三十三章 行业兼容中庸意

2024-03-10 作者: 农家一锅出
第两千零三十三章行业兼容中庸意(第三更)    李易刚想到的,之前从未琢磨过。
  
      采药人采药不容易,面对野兽和其他的危险。
  
      大唐在大量种植、养殖药材,需要一个时间。
  
      一些药材不是种籼稻,一年收好几次。
  
      蒲公英的根,一年采一次行。
  
      换成黄芩,一年一采,不够药效。
  
      人参更不用说,养殖需要养上最少五年才可,有的甚至养三十年。
  
      养殖的来不及,只能继续从野外找。
  
      猎人懂一些药材,不够专业,教他们,他们会了之后上山顺便采了。
  
      大唐始终缺少药材,别看地方上的药铺中那么多的药材放着,那时百姓吃不起药。
  
      头疼脑热的百姓挺着,受伤还是挺着。
  
      实在病重了,才会找郎中、医者到家中看,花很多钱,没救回来。
  
      若之前刚生病,立即请人看,花一些钱,病就好了。
  
      京兆府的百姓生病死的人比大量出医书时少很多很多,太医署的太医免费给人看病,药不一定免费。
  
      其他医馆、药铺的人,只要学医书,就得按照规定在几年内不准收诊费,或者延长年限得情况下少收诊费。
  
      他们属于交学费,当徒弟的时候只有师父给的月例,没有工钱。
  
      京兆府百姓一难受立即找人给看,反正不花钱。
  
      有的病看了,说应该买药,花上五六钱,很快会好。
  
      百姓一听就这点钱啊?买,买药吃,回家熬。
  
      检查免费,药能不能吃得起是另一回事儿。
  
      不会把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重症,重症变成唢呐声。
  
      “诸位进山一次,带猎物出来,不会立即再进山,趁着休息的时间学习。
  
      掌握一门手艺并不吃亏,别等到需要时才后悔当初有机会没好好学。
  
      比如我,我就是啊,有过许多好的学本事的机会,不懂得珍惜。
  
      到现在,猛然醒悟,可惜再难回到从前了,否则我怎么会这么弱小?”
  
      李易语重心长地跟猎户们说,拿自己举例子。
  
      猎户和工匠:“……”
  
      东主你确定你不是在打击我们?你小偶们倒是知道,你弱偶们咋就没看出来?
  
      你都能在天上飞了,你告诉偶们你学艺不精?
  
      东主啊,给人留条活路吧!憋嗦啦!
  
      “易弟,说正事儿,百姓不容易,你何必呢!”一个声音响起。
  
      众人纷纷点头,看向声源所在。
  
      “三哥你护卫呢?”李易双手快速插兜,拿出来时一手一把小手枪。
  
      “周遭皆为大唐百姓,还能伤了朕不曾?”李隆基微微摇头。
  
      “见过陛下。”李家庄子的人不鞠躬,眼睛看向其他非李家庄子的人问候。
  
      “见过陛下!”其他人鞠躬,同时把手放到最显眼的位置上,两手手心向上平端。
  
      李易再仔细一看,卧槽,你们开始玩化装了?郭子仪脸上抹的啥呀?蜡黄蜡黄的,防冷涂的蜡?
  
      猎户们激动,看到大唐皇帝了。
  
      顺便他们瞅李易手上的小手枪,知道这是武器,有多厉害不清楚,估计非同寻常。
  
      李易把枪收起来,站到李隆基身边:“三哥不去休息,回来的一路劳累。”
  
      “坐车一个时辰还没有,找不到你,问小机器人,才来瞧瞧。”
  
      李隆基摆手,他年轻,体力和精力充沛。
  
      “说正事儿。”李易回应。
  
      “正事儿便是培养更多的采药人,京兆府、河南府,学医的学徒最适合。
  
      他们跟随猎户进山,听猎户的话,不可自作主张。
  
      生存安全为主,采药为辅,不准喧宾夺主,更不准本末倒置。
  
      如悬崖边上的药,猎户说不能采,采药人则不可去。”
  
      李易想到联合,采药人野外生存能力强,针对野兽的本事比不得猎人。
  
      双方合作,猎户学习草药知识,采药人熟悉狩猎本领。
  
      不存在行业冲击问题,行业冲击只有在供大于求的时候才出现。
  
      猎人采多少药材和采药人打多少猎物,社会全能轻松消化掉,哪来的冲击?
  
      “正该如此,与为兄去那边走走。”
  
      李隆基认可了,他指向山泉岸边,有别的话要说。
  
      “成!大家看看猎人小屋还需要什么,别考虑成本。”
  
      李易说一句,与李隆基向那里走去。
  
      “易弟,大唐太稳定了,我心中不踏实。”李隆基看着泉水说。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皆如是。
  
      其实危机一直在,只不过京兆府与河南府没问题,你又不出去。
  
      你现在考虑战争没有了,只是暂时的,我在积蓄力量,到时候你就知道需要投入多少资金了。
  
      明年海上贸易开始,利益争夺,希望咱们的将士不要有伤亡。”
  
      李易理解李隆基的心思,吐蕃、后突厥、奚族、契丹、渤海、突骑施,都被控制住。
  
      习惯了战争压力的存在,突然没了,感觉空虚和不踏实。
  
      必须找个敌人才行,哪怕是假象的。
  
      最好的例子就是他那时的‘背约’,背约就是总以各种借口和理由违背合约的意思。
  
      那些国家找个对抗的国家,这样才能活下去。
  
      有时候不好找,就自己内斗,互相坑。
  
      大唐从李渊建国时候开始,一直打,与外族的征战不休。
  
      现在别人打不动大唐,包括李隆基在内,朝堂上的人不适应了。
  
      其实属于假象,大唐的百姓日子还没达到全面脱贫呢!
  
      只考虑外部不行,内部更重要。
  
      “哦~~”李隆基恍然,没错,朕确实这样,是朕的错。
  
      他低头看山泉形成的小溪水:“谁中有鱼?”
  
      “有啊,水至清则无鱼,但水不可能至清,无鱼之水不是清,乃有毒。
  
      比如说含盐量太高的湖泊,属于氯化钠多,周围寸草不生,水中无活物。
  
      水中有小鱼,从下游游上来的,泉水里面没有。
  
      因为这个泉水属于山上的渗泉,检测过了,都附和饮用标准。”
  
      李易知道自然界中的水不可能至清,没有生物代表不清。
  
      “是啊,水不能至清,至清则有毒!那么行政能至清吗?”
  
      李隆基找由头问政,他的问题属于哲学范畴之内的。
  
      “不左不右也不中间。”李易回了一句。
  
      7017k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