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二十一章 最难民心叹一息

2024-03-10 作者: 农家一锅出
第两千三百二十一章最难民心叹一息(第三更)    “不是梯田稻田?”吴翼自己想差了。
  
      他看报纸,觉得自己的县梯田比较好,种水稻。
  
      结果现在要种花椒,花椒填不饱肚子。
  
      “整体种植什么取决于朝廷安排,我们过来是让大家先有钱。
  
      我的任务是团结各寨子,叫他们入籍,带领他们过上好生活。
  
      朝廷没要求必须种什么作物的情况下,我必须选择经济作物。”
  
      白埠跟对方讲地方与朝廷的关系,这里整个州才一千多户,入籍贯的。
  
      其他不入的,稍微种点田就够填饱肚子。
  
      而经济作物,一个是油料,一个是调料。
  
      暂时油料不好安排,调料为主,花椒用量最大。
  
      即便北方的人,种不了花椒,也爱吃花椒面。
  
      胡椒当地不行,种不了,跟蜀地学,大量种花椒,日常消耗品,跟盐一样。
  
      “哦哦哦!”吴翼恍然,跟上节奏。
  
      “让三个寨子男女穿插搭配的策略好。”他发现那些个男女互相间有好感。
  
      “照本宣科而已,东主给出来大量的办法,其中一个罢了。”
  
      白埠没说假话,今天的行动,就是按照册子上所写安排的。
  
      册子上写了一大堆具体的,包括为什么。
  
      同一个寨子里的男女选择性小,近亲啊!
  
      选的人是双方男的帅气、女的漂亮,相互配合做事情,这不就交流了嘛!
  
      “有册子?”身为县令的吴翼瞬间找到关键词。
  
      “有!”白埠点头,好几个册子呢,专门告诉如何解决地方寨子和村落之间的矛盾关系。
  
      “我……我能……学吗?”吴翼露出羞赧和期待的神色。
  
      他不好意思直接要求,人家李家庄子的本事,偏偏还想要,解决村子的矛盾多厉害啊!
  
      “不能,但你可以通过观察来学习,东西给你,就能给别人,到时候这样的手段就不好用了。”
  
      白埠摇头,之可意会,不可言传。
  
      一旦流传出来,百姓看到后会傻眼,原来我们一直被算计哦!
  
      尤其是册子里有大量针对山民、地方寨子的策略,叫人家看到,好事会变成坏事。
  
      这个时候的断句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换到长安、洛阳,就变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还有更多的断句解释,不管哪一种,俱包含了前提条件。
  
      京兆府与河南府的百姓为什么可以让他们知道一些事情?因为他们生活好了,知道为什么自己生活好。
  
      他们知道了,会更拥护这个政权。
  
      生活条件差的地方,就得隐瞒,别让他们知道一些事情,他们会把这些事情压到自己的心里,然后反抗。
  
      当初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愚民了,不是让百姓知道什么情况。
  
      坐的位置不一样,所处的角度也不同。
  
      说白了很简单,你能把握舆论的方向,百姓还认可你,你就让他知道。
  
      你能力太差,怕百姓造反,就别让他们知道。
  
      换成李易的时候,就是让你知道,你知道了也就知道了,你还能干啥?信不信我有一百种方法刑拘你儿子?
  
      当然,这个可以解释成地方的问题,然后就不了了之。
  
      国家层面的还是要让你知道的,你知道了,你再多说一句试试?
  
      “如此啊?今日饮酒有闲暇乎?”吴翼想要学,这个太厉害了。
  
      “我们做了吃食,还望吴明府屈尊。”白埠懂得人情世故。
  
      于是所有人都高兴了,包括坐在一起说理想、谈……未来的男女。
  
      ……
  
      “时务策果然是最难答的,不管你之前准备了多少,一旦上考场,你就茫然。”
  
      李易中午的时候推着饭菜来找徒弟,对跟在旁边永穆公主和小兰说。
  
      他以前的经历在那里摆着,到大唐后又使劲学习。
  
      别人不行啊,都是从小就按照差不多的模式来学。
  
      科举不是高考,高考比起科举简单太多了。
  
      高中生参加完高考,即便拿到了状元的身份。
  
      突然问你:自己国家和国际关系、金融综合考量、地缘政治分析、倭国货币宽松政策失败背后的原因、面对国际货币发行国家的国债和在岸货币与离岸货币的关系。
  
      高考文理科的状元,有几个能答出来的?
  
      当状元之后了,想进体制内,有好几种方式,一个是你的身份,另一个是考。
  
      前者容易被举报出问题,后者就把你的其他方面给拉低。
  
      高考状元牛逼,问你怎么解决你所在地的劳力人口外流,你能答不?结合实际的,别做梦一样的那种回答。
  
      而这就是大唐科举的内容,不是高考那么简单。
  
      考上本科的学员有多少?考上科举的有多少?
  
      大唐科举如果放在李易的时候,估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得跪,看不懂题,其实大家年岁差不多。
  
      另外百分之零点几的考生,那就是考重点大学还得挑剔一下的存在。
  
      “师父我不怕,我就算找不到路,我也可以回到你身边。”
  
      李归藏先说话了,他其实对李易的依恋最重。
  
      他没有家人,青黛是医学世家,灼灼还有自己的养父母对自己好,现在母亲也怀上孩子了。
  
      李归藏只有自己,他如果没有被报纸的教育引导,并且进到了悲田坊,以后说不定就是地方的黑色会,也可能哪一天被人干掉。
  
      他对李易的依恋不比被救了命的青黛和灼灼少,李易教他什么东西,他不是太过在乎,他只知道,自己从此有了家。
  
      这就区别于李易时候的大部分老师,之所以说大部分,是因为还有小部分乡村教师会把孩子带回自己家照看,然而自己并没有编制。
  
      之后地方教育部门一顿冠冕堂皇的解释,把自己的责任推出去。
  
      他们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个情况的感受,那不是一教育者之痛,而是国之殇。
  
      好在大唐没有,所有的地方夫子、教喻、山长,不敢做,亦不能做,因为他们受儒家思想影响,怕千夫所指。
  
      “儒家在这个方面其实还有作用的,我得转换成大唐思想。吃饭吧!”
  
      李易拿出来午饭,红烧肉炖豆腐和大棚芸豆,番茄鸡蛋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