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事情正在起变化

2024-03-15 作者: 随轻风去
第五百四十七章事情正在起变化    别人能想到的后果,严嵩当然也能想到,而且比绝大多数人更早想到。
  
      顿时严尚书毛骨悚然,冷不丁的就感到彷佛有无数刀光剑影,扑面而来!
  
      他们父子都是聪明人,针对秦德威也做过很多预判,可是秦德威的每一步,全都在预料之外!
  
      一次都没有被猜中,一次都没有!
  
      他终于理解了,当初那些直面秦德威的敌人们,有过怎样的恶心感觉!
  
      事情不能这样办!
  
      先前为了避嫌,严尚书一直没有说话,毕竟这是涉及到自家儿子的事情。
  
      但现在真不能再继续置身事外了,严尚书忍无可忍,开口喝道:“慢着!我以为,严世蕃去广东办事是很合适的!”
  
      众人又一次哗然,这严尚书也是个狠角色啊!
  
      见势不妙,立刻做主将唯一儿子送到八千里外,很有种断尾求生的果断。
  
      道理都懂,但有几个人真能下这种决心?
  
      不过在正常情况下,这句话其实不应该是由严嵩本人说出。
  
      比较合理的做法是,由亲信党羽、同盟友军之类的角色,出面说出这句话。
  
      但现在问题在于,没有预案的仓促之下,又没有沟通机会,别人不清楚严嵩的心思, 不敢擅自做主。
  
      那毕竟是把严嵩儿子发配八千里, 没人能代替严嵩下决心。
  
      所以严嵩只能亲自喊出这句话,让别人明白自己的决断,下面才好打配合。。
  
      秦学士仿佛这才彻底清醒了过来,深深吸了口气, 活动了几下关节, 又搓了搓脸。
  
      然后不阴不阳的瞥了眼严尚书,不阴不阳的说:“大宗伯你是当事人之父, 理当避嫌, 不必说话了。”
  
      秦德威作为当事人,有资格出来说话, 并提出质疑, 毕竟正在讨论的事情是他上奏发起的。
  
      严嵩义正词严的回应道:“为国效力,为君分忧,是人臣本分,正所谓内举不避亲也。”
  
      秦德威扭头看向吏部天官许赞, 还是不阴不阳的说:“事情正在起变化, 大宗伯的话都听到了,那么现在廷议情况就是这样——
  
      所有大臣皆不赞同严监生去广东办事, 只有严尚书力排众议, 高风亮节、大公无私, 表率朝堂, 坚持逼严监生远赴八千里!”
  
      “扑哧!”人群里有人哑然失笑。
  
      如果秦德威不说那几个赞美严尚书的形容词, 这句话还接近正常。
  
      但加上了那几个形容词后, 这句话的味道就很奇怪了, 或许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有些熟读史书的人又想起, 王莽为了刷大公无私的声望,逼儿子自杀的故事......
  
      严嵩本来是个白面老生, 这会儿都变成红脸了。
  
      但好在情况大家都明白了,内部思想也统一了。
  
      刑部右侍郎、江西人老大哥朱廷声站了出来, 代替严嵩继续发声道:
  
      “据我所知,严世蕃此人极为聪明,学新学问很快,又熟悉南方气候, 是个极好人选。”
  
      随即又有几个人出来附和,说着应该送严世蕃去广东,与刚才大为不同的舆论声音都出来了。
  
      秦德威冷眼旁观, 忽然又对许天官说:“事情又在起变化,现在廷议情况是——
  
      为了四夷馆下属西洋馆月禄一石的办事员人选, 从尚书到侍郎,朝臣纷纷扰扰,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不少人对秦学士怒目而视,为何好端端的话,从秦德威嘴里说出来,就天然带有群嘲光环?
  
      不过心思深沉的人疑惑不解, 站在朝堂上的任何人,做事都是有目的的,那秦学士今天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无论别人说什么, 都被秦学士嘲讽一遍, 那秦学士到底想的是什么?
  
      还有,本来大家是作为乐子人, 是想着看秦学士乐子来的。
  
      但现在怎么不知不觉的反过来来了, 仿佛变成了秦学士看大家的乐子。
  
      吏部许尚书不惯秦德威那毛病,大喝道:“秦学士!你到底有什么意见就明说!休要在旁边阴阳怪气扰乱廷议!”
  
      于是秦德威就走到许尚书身边,面朝众人,很淡定从容的开口道: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无需再多言,还望诸公支持本官,派监生严世蕃前往广东办事。”
  
      这句话让众人感觉很耳熟,随即就想起来了。
  
      廷议开始的时候,秦德威作为当事人首先发言,说的就是这句话,一模一样。
  
      当时无人站出来支持声援,然后都是反对秦德威的。
  
      而现在,秦德威又把这句话重新说了一遍。
  
      “可以!”“甚好!”“附议!”
  
      几个大臣率先表态,然后再也没人反对。
  
      这个结果,与最开始相比,简直天翻地覆、截然相反。
  
      严尚书盯着秦德威,这下你秦德威总该满意了吧!
  
      秦学士便对吏部许尚书道:“事情又又在起变化,现在廷议结果可以确定了,就派严世蕃去广东办事。”
  
      许尚书看了看众人,确定没有人站出来反对后,便点头道:“结果确实如此。”
  
      秦德威终于笑了,还是今天第一次笑。
  
      随即就听到许尚书说:“此事到此为止,秦学士请出去吧。”
  
      翰林、大学士这种秘书性质大臣,本就不该参与外朝廷议。如果不是涉及到秦德威的事情,都不会让秦德威来。
  
      所以此时把秦德威赶出东朝房,真是既合情合理,又众望所归。
  
      赶紧走吧,别在这里开嘲讽了!
  
      秦德威临走前,站在门边,大声地说:“就四夷馆西洋馆这么点地方,一个译字生这么点事情,还能上上下下的折腾来折腾去!
  
      又是下廷议,又是付公论的,惊动了多少三品以上大员?
  
      大张旗鼓的折腾了半天,最后结果还不是按照本官的提议来办?
  
      又是何必呢?又是何苦呢?”
  
      卧槽!众朝臣顿时有点群情愤激,蠢蠢欲动。
  
      秦学士边退边说:“所以说,以后本官的公务,请诸公别多管闲事,不然纯粹浪费本官时间!
  
      本官只对陛下负责,有事情便请陛下裁断,不劳诸公自作主张了!”
  
      说完时,恰好退出门外,赶紧跑路走人了。
  
      便有人感觉,最后这几句可能才是秦德威的真实目的,严家父子只是拿出来杀鸡骇猴的。
  
      他就不怕犯众怒被打死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