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平叔,你糊涂啊

2024-03-29 作者: 放羊小星星
第一百九十章平叔,你糊涂啊    次日。
  
      政事堂。
  
      痛定思痛之后,祖士衡携着最新的方案来到了政事堂,他要当面向丁谓汇报。
  
      关于如何支持西北地区修城筑寨,祖士衡给出的答桉是拆东墙,补西墙。
  
      毕竟,每年的财税收入就那么多,古代又没有超发的概率,在钱财有限的情况下,只能从别地挪移。
  
      为了完成丁相的‘交待’,祖士衡当真是发了狠。
  
      第一刀就砍在了兴学的经费上,而且是直接砍掉了三分之二。
  
      本来的计划是修建五十所州学,现在嘛,目标只剩下十几所,其他州的州学暂时押后。
  
      待到明年财政有所盈余,再继续启动。
  
      祖士衡很清楚,这么做无疑会让自己背上骂名。
  
      但骂名又如何?
  
      只要相爷满意,官家满意,那些书生就是再骂,又能如何?
  
      祖士衡有这么大的胆子,其中大半是因为丁谓。
  
      大宋三代之治,鲜有独相的例子,即便有,时间也很短,像丁谓这样担任独相,且至今仍然没有罢相苗头的。
  
      开国至今八十余载,仅此一例!
  
      由此可见,现在的官家是多么的‘特立独行’。
  
      那些言官们,也不是没有上谏过,但对待此类札子,官家的意见是通通留中不发。
  
      而丁相为何能稳居独相之位?
  
      一切都是源自于官家的支持。
  
      正是领悟到了这一点,祖士衡才有胆子削减兴学的开支。
  
      不仅如此,他的第二刀更狠,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官员的俸禄上。
  
      当然,直接削减的事,祖士衡是不敢做的。
  
      哪怕他背后站着丁相,他也不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宋朝官员的待遇是很优握的,俸禄远比其他朝代要高。
  
      然而,事实情况却和常人的印象有所出入。
  
      宋朝官员俸禄的构成部分很是复杂,主要有俸料、衣赐、禄粟、添支、职田租五个部分,另外还有一次颁给和津贴。
  
      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便是料钱和衣赐,按照本官而定,不过,似三司使、宰辅之类的重臣,多依差遣而定。
  
      之所以如此,则是因为似三司使、宰辅这样的重臣,本官往往并不高。
  
      如现在的参政吕夷简,他的本官仅仅是给事中,如果俸料钱依照本官而定,他的月俸仅有45贯钱。
  
      一国宰辅大臣,月俸仅仅45贯,未免太低了一些。
  
      如果是按照差遣来定,吕夷简每月的月俸则高达200贯,相比于本官,提高了近五倍。
  
      如此月俸,方才符合他的职位。
  
      然而,俸禄归俸禄,实际上执行又是另外一回事。
  
      宋初的制度,基本都是沿袭晚唐和五代之制,百官定下的俸钱虽多,但实际上却是减半而支取。
  
      并且,在太祖和太宗朝,所支的半俸,往往还会折支,即不发现钱,以其他物资,如茶、盐、酒之类的实物替代现钱。
  
      立国之初,县令的月俸不足十贯,并且三分之二还折支烟酒茶,综合而言,其收入并不丰厚,只能算是微薄。
  
      毕竟,这些官员并不是那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绝大多数官员背后都有一大家子人。
  
      虽然太祖、太宗、真宗都注意到了官员俸禄的事,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又如何能让官员俸禄的水平远超前代?
  
      】
  
      钱,不是凭空出现的。
  
      因此,直至现在,虽然官员俸禄历有调整,但除少部分近臣(侍从官等),绝大部分官员的料钱仍是以折支为主。
  
      三分之一现钱,剩下的三分之二折支。
  
      另外,用于折支的实物,往往会高估其价。
  
      比如市价百文一斤的茶叶,折支的估价往往会是一百五十文,甚至两百文。
  
      当然,折支两百文的情况较为少见,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八分为十分。
  
      而这正是祖士衡打主意的地方。
  
      稍微改变一下折支比例,从原来的八分为十分,改为七分,或者六分。
  
      (ps:现在大家看到的宋朝官员俸禄,大多都是源于嘉佑禄令,但嘉佑距离天圣还有三十多年,依照当前时间线,宋朝官员的俸禄还是相对比较混乱的。
  
      另外,即便嘉佑禄令问世,官员的俸禄仍然存在折支,除了部分中高级官员、皇子亲王,以及部分幕职州县官,其他官员仍然折支。
  
      具体折支比例,则是根据官员的品级以及差遣的重要性,部分是一半现钱,一半折支,部分是三分之一现钱,三分之二折支。
  
      最后,最最不重要的官员,则是全部折支他物,这类多是闲散官以及致仕官。
  
      歧视链,无处不在。
  
      另外,多说一句,正因为折支的存在,宋代官员的收入中,才会有添支(增给)、职钱、贴职钱、茶汤钱、公用钱、职田钱等等,五花八门的补贴。
  
      若是没有这些,单凭俸禄,绝大部分中低级官员生活都困难)
  
      午后。
  
      看完祖士衡最新的提案,丁谓止不住的摇了摇头。
  
      “平叔,你湖涂啊!”
  
      “兴学的钱,怎么能动呢?”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士子。”
  
      “啊?”
  
      听到这话,祖士衡顿时陷入了迷茫,他心里想着,这不是相爷你的意思吗?
  
      怎么,自己领会错意图了?
  
      其实,祖士衡并没有领会错,只是因为丁谓本人变卦了。
  
      丁谓早入宫时,官家还特地问到了兴学的事。
  
      眼看官家这么关心兴学的事,丁谓哪还敢继续缩减?
  
      好在,丁谓也不是全盘否定了祖士衡的劳动结果,训斥完之后,他语气又是一变。
  
      “不过,折支的事,平叔倒是处理的很是合宜。”
  
      “折支部分,便这么执行,兴学款项那边,平叔你再回去改改。”
  
      “下官眼界窄了,不及相爷高瞻远瞩。”祖士衡连连点头:“平叔这便回去修改。”
  
      “等等。”
  
      就在祖士衡准备告退之际,丁谓却忽然喊住了他。
  
      只见丁谓做出一副恍然的表情。
  
      “差点忘了。”
  
      “官家有口谕,修城筑寨的花费,内库会出三分之一。”
  
      此话一出,祖士衡差点感动的落泪。
  
      少顷,祖士衡忍不住高呼。
  
      “陛下英明!”
  
      为了修城筑寨的事,他的头发都快愁白了,那么大的窟窿,怎么算都补不齐。
  
      现在好了,内库出三分之一。
  
      虽然还剩下三分之二要三司出,但这已然是天大的恩德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