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王曾归朝

2024-03-29 作者: 放羊小星星
第三百二十七章王曾归朝    少顷,张御医从宝慈殿走了出来,如果仔细观察便能发现,他的眉宇间是带着喜色的。
  
      御医,御医,顾名思义,乃是皇室专用的医生。
  
      事关皇室,再小的事,也是大事,比如用药什么的,翰林院的医官追究的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能平和尽量平和,哪怕效果差一点,疗程长一点,也在所不惜。
  
      如此一来,也就导致翰林院的医风愈发保守。
  
      而张御医是翰林院中难得的开创派。
  
      官家提出的推迟女性生育年纪的政策,无疑击中了他的内心。
  
      另一边。
  
      待到张御医离开后,刘娥忽然话锋一转,聊起了后日的大朝会。
  
      “后天的大朝会,官家可准备好了?”
  
      虽然后天既不是元旦、正旦这样的大节日,也不是圣节之类的诞辰,但对于大宋而言,后天绝对是极为重要的一天。
  
      后日,刘娥将正式还政于天子。
  
      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开始!
  
      百官翘首以盼的天子亲政,终于来临。
  
      “礼仪院那边已然筹备完毕。”
  
      最近这段时间,朝中最忙的莫过于礼仪院,先是天子大婚,后是天子亲政。
  
      忙完亲政的大朝会,礼仪院还需筹备犒赏三军之典。
  
      此前,虽然已经举办过献俘仪式,但封赏之典并未一起举办。
  
      亲政之后举办和亲政之前举办,完全是两回事。
  
      毕竟,亲政之前,军国大事名义上是由太后权取处置,而亲政之后则不然。
  
      “一转眼,六哥已然长成大人矣。”
  
      望着李杰那逐渐褪去稚嫩的脸庞,刘娥不禁感慨万千。
  
      她口中的大人,并不是指身材,而是指地位。
  
      《易经·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刘娥口中的‘大人’,正是乾卦中的‘大人’。
  
      ……
  
      ……
  
      ……
  
      政事堂。
  
      “王参政,可抵达京师?”
  
      处理政务的间隙,寇准不忘招来书吏,询问王曾的行程。
  
      “回相爷。”
  
      书吏半躬着身子,毕恭毕敬道。
  
      “据衙役回报,王相公已于半个时辰前抵达京师。”
  
      “王相公令衙役转呈相爷,待洗漱之后便赶来政事堂,拜见相爷。”
  
      “哦?”
  
      “好,老夫知道了。”
  
      言罢,寇准摆了摆手,挥退了书吏。
  
      王曾抵京的时日正好,如果晚上两天,便赶不上后日的大朝会了。
  
      后天的大朝会,可是陛下亲政的朝会,意义非凡!
  
      约莫半个时辰后,寇准收到了王曾来访的消息,收到通报之后,他顿时放下了手中的事务,匆匆向着门口行去。
  
      不一会,寇准看到了身着公服的王曾,虽然王曾事先洗漱了一番,但是仍然难掩倦色。
  
      回京的这一路,王曾几乎没有休息,日夜兼程的赶路,为的便是赶上天子大婚。
  
      结果,紧赶慢赶,还是迟了一天。
  
      “曾,拜见相爷!”
  
      看到寇准又苍老了几分,王曾连忙上前奉迎,言语间,甚至带上了几分哽咽。
  
      “回来便好。”
  
      行至王曾身前,寇准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喃喃道。
  
      “回来便好。”
  
      寇准和李沆关系匪浅,李沆的女婿,俨然是他的半个后辈,对于王曾,寇准本人是十分欣赏的。
  
      自有风骨!
  
      如今,王曾能够重回朝堂,不论是出于情感,还是公心,都是一件好事。
  
      有王曾在侧,寇准也能省心很多。
  
      毕竟,相比于任中正和吕夷简,寇准肯定是更偏向于自己人。
  
      “走,咱们好好聊一聊。”
  
      寒暄过后,寇准拉着王曾来到了办公厅。
  
      “见过王相。”
  
      入门后,王曾看到王钦若的身影。
  
      “你回来了啊。”
  
      “不错。”
  
      王钦若澹澹的点了点头:“老夫尚有公务需要处理,先走了。”
  
      言罢,王钦若直接越过王曾,离开了办公厅。
  
      从始至终,王钦若只是神色澹然的朝着寇准点头示意,除此之外,再无别的表示。
  
      这一点,显然被王曾看在了眼中。
  
      ‘寇老和王钦若,已然势同水火了吗?’
  
      王曾心中暗想,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了,两人之间的积怨,竟然如此之深。
  
      ‘果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远在兖州的王曾,虽然也有渠道了解京中境况,但探听到的消息,远不如切身体会。
  
      “孝先,此次归朝,陛下可是对你寄予厚望。”
  
      眼看王钦若走了,现场只剩下他们两个,寇准直接略过杂事,直言道。
  
      闻言,王曾的嘴角升起一丝苦笑。
  
      厚望?
  
      他当真不敢奢望。
  
      自己是怎么离朝的,没有人比他这个当事人更加清楚。
  
      “咦?”
  
      寇准惊讶道:“你这是什么表情?”
  
      “怎地?”
  
      “不信老夫的话?”
  
      “不敢。”
  
      王曾连忙解释:“我只是想起了离京时的际遇。”
  
      “都过去了。”
  
      寇准不以为意道:“眼下有老夫在朝,定不会让你受委屈。”
  
      “况且,陛下是真的准备重用你。”
  
      眼看王曾面带疑惑,寇准呵呵一笑,道出了实情。
  
      “杭州市舶司的事,想必你也有所耳闻吧?”
  
      王曾微微点头,如此大事,他当然是知道的。
  
      “触目惊心啊!”
  
      寇准长叹一声:“小小的一个杭州知州,在任期间,竟然贪腐十几万贯,简直是骇人听闻!”
  
      “本朝立鼎近百年,此桉实为贪腐第一桉!”
  
      “而这只是一隅而已。”
  
      “掩盖在其下的,谁知又有多少?”
  
      “旁的不说,明州、广州两地,有没有问题?”
  
      “依老夫所见,怕是难掩其实。”
  
      “鉴于杭州市舶司桉,陛下欲整顿贪腐之风。”
  
      “首先,陛下准备扩大登闻鼓院的规模,先于三京十八路,设立登闻鼓院下院,广开民路。”
  
      “其次,分散于各地的新科进士,将兼职采风之职,拥有越级上言的权力。”
  
      “陛下此次诏你归京,便是让你负责整顿吏治。”
  
      “孝先,往后啊,你肩上的担子,可不轻。”
  
      这……
  
      听到这里,王曾不免惊讶万分。
  
      官家竟然让他整顿吏治?
  
      另一边,眼见王曾迟迟不语,寇准不由问道。
  
      “怎么?”
  
      “你是怕担子太重?”
  
      “曾,不敢。”
  
      王曾闻言连忙站了起来。
  
      “曾,必不负皇恩!”
  
      “定然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