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旧人到访

2024-04-27 作者: 金色茉莉花
第606章旧人到访    米缆也叫米干、粉干,就是米线。
  
      客栈的耙肉米线用的是大骨熬的汤,熬得非常到位,汤汁浓郁鲜美,油而不腻,雪白的米缆加上略微泛白的高汤,上面铺一些耙肉,似乎选的是蹄髈肘子等地方的肉,还连着厚厚的皮和脂肪,早已炖得耙软,软到只用筷子就可以将之插烂撕下来、放进碗里的程度,鲜美又入味。
  
      一些葱花,少许泡菜,别的几乎什么也没有,却如店家所说的一样,吃着清淡又鲜美,一口下去,很平和温柔的就进了肚。
  
      随即从喉咙口暖到肚皮里,在这略有些凉意的秋日晚上,舒服极了。
  
      若是一筷子米缆中还夹着有同样清淡却又肉香浓郁的耙肉,肥瘦掺半,瘦的耙软不柴,肥的浓香不腻,加上一点点泡菜,便连最后那么一丁点腻味也完全没有了,完成了绝妙的中和。
  
      “吸溜……”
  
      宋游品尝着属于这个地方的美味。
  
      有些难以想象,做出一道美味原来只需这么简单的材料与工艺。
  
      “吧唧吧唧……”
  
      三花猫也在旁边吃着肉,却是时不时抬起头来,猫脸上眉头一皱,原本圆溜溜的眼睛也变得不圆了,看道人一眼,才又低下头继续吃着。
  
      “三花娘娘别想了,耗子是做不出这个味道的。”
  
      “喵……”
  
      “不是?”道人多瞄了她一眼,“也不必想那么多,我这一碗已经够我吃了,店家多送了我们不少肉,虽然夹了一半多给三花娘娘,可我碗中的肉仍是正常分量,只管专心吃你的便是。”
  
      “喵!”
  
      猫儿又抬起头,皱眉看他一眼,欲言又止,这才低下头,吧唧吧唧的吃着肉。
  
      这么一碗,也才十文钱。
  
      道人吃完付了账,便回了房。
  
      客栈的房间不见得比车马店宽敞,却要更精致一些,里头有一盏油灯,里头还有些灯油,算是店家送的,多的就要花钱了,道人走进去,将这个油灯放在了进门的柜子最里面,拿出自己的油灯点亮。
  
      房间中顿时亮起了光芒。
  
      “刷……”
  
      三花猫跳上桌子,看向道人,这才开口说话:“道士,三花娘娘的嘴巴里好像卡了一个甘蔗渣渣,哦不,两个。”
  
      “卡在哪里?”
  
      “卡在嘴巴里。”猫儿说着闭上嘴,想了一想,感受了一下,才又补充道,“两边都有一个。”
  
      “什么感觉呢?”
  
      “它居三花娘娘!痛痛痒痒的!”
  
      “哦,嘴巴吃烂了。”宋游点点头,“给你说过了,吃太多嘴巴会吃烂的。”
  
      “是甘蔗渣渣。”
  
      “是起疱或溃烂了吧。”
  
      “就是甘蔗渣渣!”
  
      “那你把它抠出来吧。”
  
      “摸不到它。”
  
      “那就是烂掉了。”
  
      “是甘蔗渣渣!不会错的!”
  
      “……”
  
      宋游无奈的移开目光,懒得和她多说,径直走到床边,坐下脱了鞋子,换上木屐,便开始洗漱起来。
  
      这小东西也倔强得很。
  
      道人早就给她说过了,吃甘蔗吃多了嘴巴会烂,可她偏不听,如今果然烂了,却又不肯承认是嘴巴烂了,反倒编出一个蹩脚的理由,说到底是不愿承认自己没有听他的话造成的错误,而将它归咎到意外。
  
      小孩子常用的把戏。
  
      不过三花娘娘很快又让他意识到,她并不是普通的小孩子——
  
      只见猫儿跟着他走,他换鞋子她就跟着走到床边,他洗漱她就跟着走到墙边,他拿牙香筹她就跟着他走到行囊边,一直仰头望着他,过了一会儿才很小声很小声的问道:“三花娘娘这么厉害,怎么吃甘蔗也会把嘴巴吃烂呢?”
  
      “三花娘娘确实厉害,寻常人吃一根甘蔗,吃半下午,嘴巴就要起疱烂皮了,三花娘娘整整吃了好几天,不知道多少根,夜以继日,这么久嘴巴才开始出问题,确实不一般。”
  
      “那怎么办呢?”
  
      还是很小声很小声的问。
  
      语气中透出一点小心翼翼和担忧求助。
  
      “这里没有甘蔗了,睡一觉吧,明天自己就会好。晚上吃了那么多肉,也别去捉耗子了,让客栈的耗子多活一晚上吧。”道人说道,“以后要是再遇上甘蔗记得节制一点,一下吃得太多了,就算嘴巴不烂,也容易吃腻,那样世界上就少了一样绝世美食了,这是对它的傲慢。”
  
      “唔……”
  
      猫儿若有所思。
  
      又过了一会儿,她才小声嘀咕:“捉了耗子也不一定吃,可以存起来的……”
  
      道人则不管她了。
  
      洗漱完毕,便走到窗前。
  
      打开窗往外一看——
  
      上次刚到云都时才见了满月,如今天上又挂了半轮明月,月光照耀之下,客栈背后赫然是一片空地,能看到地上生长的草,都很浅,空地上有或高或低的许多木架子,挂着或摊着许多布料,都在月下风中摆动。
  
      这里便是那位小柴娘的住处了。
  
      当时那些人的容貌在宋游的记忆中已经逐渐模糊了,当时宋游去了多少户人家,被多少人好酒好菜的宴请过,他也记不清了,不过仍然记得自己刚进画中的时候遇到的乃是一位老农,最先去的也是他家,老农姓柴,叫柴学义,家中七口,除老两口以外,还有儿子儿媳两人,孙子一人孙女两人,两个孙女都未出嫁。
  
      这里看似和画中世界差得不多,其实差别极大——
  
      这里四季轮转,阴阳交替。
  
      这里真实而又正常,天道完整,法则俱全,哪怕芦苇地里也能种作物,地里也能种芦苇,随时可能有外人来,随时也可能有人离去,翻过那座高山后面还有连绵群山,走出这方圆数十里,还有更广袤的天地,既有风雨也有晴。
  
      宋游当时去了画里,即使风景绝世,一切都停留在最好的季节、最好的时候,村民们也个个热情淳朴,可还是住得很不习惯。
  
      而且他对画中世界是有心理预期的。
  
      却不知画中人出来到了这里,见到截然不同的世界,起初那段日子,又该有多么惶恐不安、惊慌茫然。
  
      宋游伫立窗前一会儿,这才睡去。
  
      次日早晨。
  
      宋游醒的时候三花猫也早已经醒了,正趴在窗户上,看客栈背后的院落,听见身后的动静,她才转过头,直直看向道人。
  
      从明亮生动的眉眼间不难看出,她的嘴巴似乎已经好了。
  
      “起床了喵?”
  
      “起床了。”
  
      道人慢悠悠穿上衣服,也走到窗边,往外一看。
  
      云州的天气果然无可比拟。
  
      这才早晨,就已经有淡金色的阳光洒了下来,天空满是清淡的蓝,飘着轻纱似的薄云,下方空地上满是布匹,正有许多人在忙碌着。
  
      此时的纤凝小城是一点风也没有,却有人在抖动布匹,发出噗噗的声音,传过来已经很远了,距离使它变得柔和,像是村口另一端小溪畔传过来的带着回音的捶打衣服声,并不吵人安眠,反倒使人心静。
  
      许多布匹都很华美,精致得让人心惊。
  
      “今天天气很好啊。”
  
      “对的!”
  
      猫儿把头往上仰,很轻易的就能背朝道人而看见道人,对他问道:“我们要去拜访那个小柴娘吗?”
  
      “三花娘娘绝顶聪明。”
  
      “对的!”
  
      “容我洗漱一番……”
  
      道人从窗外收回目光,又开始洗漱。
  
      洗完梳好头发,换件干净衣裳,注重一下个人形象,下楼吃了个早饭,便出门了。
  
      客栈旁边有条小巷,宽只有几尺,巷子一旁是高高的院墙,墙内便是在客栈楼上房间中通过朝后的窗户看见的那片空地。
  
      院墙中间有门,没有门牌,倒是有个旗子,写着“杨家布坊”,不过这应当是布坊中的工人进出的门,不是杨家人的住宅,于是继续走。
  
      道人绕了很大一圈,几乎是走到了这个坊的对面,才看见一户大宅。
  
      门牌上面写着“杨府”二字。
  
      道人抿了抿嘴,这才敲响门。
  
      “笃笃笃……”
  
      过了一会儿,才有仆从来开门。
  
      “先生伱找谁?”
  
      仆从见他是道人,怀疑又不敢怠慢,于是脸上同时呈现出了警惕和尊敬两种矛盾神色。
  
      “小柴娘可住这里?”
  
      “先生找我家柴小娘有什么事?”仆从仔细看了看他,“若是先生因奇闻怪事,为了解惑而来,柴小娘已嫁给我家郎君,不轻易见客,小人倒是可以给先生另指一位我家柴小娘的同乡,也住在城中,离此不远,那位年纪大些,也更健谈一些。”
  
      仆从语气很客气,说话也很流畅,这番话想来应当说了不少遍了。
  
      不过小柴娘定然也不是全不见客,否则的话,路旁那名也不会见过她了。
  
      “足下误会了,我们确实是听了传闻而言,不过不是为了解惑,而是与府上小柴娘有旧,来寻访旧识。”宋游态度有礼,“烦请通报,就说门外有个姓宋的道士来访,带了一只猫,自称是她旧识,她的祖父叫做柴学义。”
  
      “……”
  
      仆从听了愣了一下。
  
      听这道人语气态度都很诚恳,倒确实不像说假,甚至于后边还带了家中这位柴小娘祖父的名字。
  
      不知是真是假,也不知这个名字是不是有传到外面去,反正仆从是不知道家中柴小娘祖父的姓名的。只不过要说起来,家中这位柴小娘在城内城外倒也有几位同乡,勉强算同乡吧,其实原本也不认识,到了这里才变得熟悉起来,不过大多年纪都很大了,是很多年前来的,却没有听说过有这么一位年轻的道人。
  
      这道人看起来比自家郎君、那位柴小娘还要年轻不少。
  
      “……”
  
      仆从思索了一下,才说了一句:
  
      “请稍等。”
  
      随即关门跑进了屋中。
  
      不一会儿,房门再次打开。
  
      这时门内已经站了一名颇具风韵的窈窕妇人,身着华贵布料的衣裳,戴着银饰,打扮很精美,皱着眉头站在仆从身后,神色很复杂,好像有几分期待又有几分疑惑,有几分激动又有几分不敢置信,看向门口的道人。
  
      双方目光对视。
  
      果然如仆从所说,是个很年轻的道人。
  
      面容隐隐熟悉,可又过于年轻了。
  
      妇人愣愣不敢相认,直到目光往下,看见那只蹲坐在道人脚边、抬起一只爪子原本正在舔爪、此时停住动作也仰头盯着他的三花猫,十年前的记忆才逐渐变得清晰起来,眼神中别的情绪逐渐散去,转而变成惊叹和不可思议。
  
      “柴家小娘子,多年未见,可还安好?”道人行了一礼,语气温和。
  
      “道长!竟真是你!”
  
      “没想到娘子会出来,也没想到会在这里听说娘子的消息,在这里再见。”宋游还是很平静,“在这外面的生活,娘子过得可还习惯?”
  
      “……”
  
      一句外面的生活过得可还习惯,仿佛勾起了这位小娘子的记忆,又仿佛终于唤起了她这些年的辛酸,终于又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况且是曾在自己家里住过的人,一时哪里还忍得住。
  
      当即眼睛一红,下意识往前两步,只将这道长当做亲人长辈一般,伸出手想去扶住他,想起自己已经嫁人,这里又比故乡更多规矩,便只得无奈的将手收了回来,轻轻擦泪。
  
      梦啼妆泪红阑干。
  
      道人也是满心的感慨。
  
      当时在画中山村里,似乎叫小北村,在老农家里初见三名柴家小辈,两名女子年纪都还不大,也就是十几岁,如今却已嫁作人妇了。
  
      这年头的人成熟得早,也老得快,嫁了人生了孩子老得更快,这名小柴娘如今应当也奔着三十去了,常说的半老徐娘说的也就是三十岁。
  
      “道长!快请进来!”
  
      小柴娘连忙将他请进院落。
  
      随即又对身旁仆从行礼,对仆从说:“请去通报郎君,就说妾身有很重要的客人来了,需要招待。”
  
      仆从见状也愣愣的,眼光闪烁不定。
  
      想起了每逢有客至家中,这位柴小娘都会或粗略或详细讲一遍的故事,他们这些下人偶尔也会听见,对此熟悉。
  
      故事中正有一名道人。
  
      都说那是神仙。
  
      那道人好像也带了一只猫。
  
      如今见这位柴小娘的反应……
  
      “是!”
  
      仆从不敢耽搁,连忙离去。
  
      ……
  
      四千字求月票!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