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边塞诗

2024-04-27 作者: 摆烂11
第三百五十九章边塞诗    元亨二十三年,冬。阑
  
      估摸着,公主府也该把丧事给办完了以后,王勃跟杨炯又一起来拜访了一次李重。
  
      李重最近一段时间,正清心寡欲,不太想见客人,不过……
  
      既然两人来都来了,那就还是见见吧。
  
      之后又给两人说了一些话,两人在听完了以后,脸上的表情也都是谨小慎微。
  
      像什么官场上的人情世故,说实话,李重不是说支持人情世故,而是,既然你要去吃这口饭,那你就必须多多少少地懂一些这些东西。
  
      这当官,不是说你熟读《六经》,比别人有才就行的。
  
      别人可不会因为你有才,就会惯着你。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会成为别人中伤你的依据。阑
  
      而且……难道你们自己口无遮拦地说话,你们就没有错么?
  
      再说回到当官,你们二人当官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是觉得我这么有才,不当官可惜了。
  
      是我这么有才,居然得不到别人的赏识,别人都太过于有眼无珠了?
  
      这就是盲目的自大!
  
      这天底下有才的人多了去了,缺你一个么?
  
      让你们跟一位中等资质的人一起写同一份诏书,是那位中等资质的人写出来的诏书,百姓就看不懂,政令就不能施行了么?阑
  
      其实……
  
      有你们,跟没有你们,都不会影响这个地球转。
  
      而且官是什么?
  
      你们都把官看作是什么?
  
      是一个可以炫耀自己才华的舞台么?
  
      要所有人都如同众星拱月般地夸赞你们文章写得好么?
  
      官,是要拿来为民请命的!阑
  
      我为什么举荐刘仁轨,是因为他曾跟文皇帝说过,现在正值农忙,希望陛下不要再去打猎打扰百姓。
  
      而你们呢?
  
      你们都在想的是什么?
  
      少在这里抱怨怀才不遇了,因为在当权者的眼里,你们的才华一文不值。
  
      既没有对上做到规劝为政的得失,也没有做到对下心系百姓。
  
      你们的才华,只是为满足你们自己的虚荣心。
  
      房玄龄他是因为文章写得好,所以才当的宰相的么?阑
  
      你们一开始努力的方向,就已经错了。
  
      你们根本不知道当官是为了什么,只是随波逐流,当官好,可以住大宅子,体面,有地位。
  
      或许……
  
      时不时地,还在为自己写了一篇好的文章,而在那里沾沾自喜,被人灌迷魂汤,给灌得找不到东西南北。
  
      要当官,就应该要当百姓的父母官。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才是当官之人,应该要有的样子。阑
  
      还有,当官,需要的是为政之才,而不是你们写文章的那种文才。
  
      当官,是要为国家,朝廷,百姓办事,办实事。
  
      而不是只会说漂亮的话,空喊口号。
  
      要拿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要勇于承担,把事情抗在自己的肩上。
  
      最后……
  
      叹了一口气,李重也是道:“你们如今都三十好几了,不过从今天开始改正,或许也为时不晚。”
  
      “放下你们所谓的天才的名声以及自尊,去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实事。”阑
  
      “多读点邹忌讽齐王纳谏,学学人家是如何委婉地劝谏别人的。”
  
      “不好的话,伤人的话,在说出来之前一定要先想好,等斟酌再三了再说。”
  
      “要是不明白自己的话会不会伤人,就回家找你妻子问问。”
  
      “还有,好好地学习如何治国,看看中书门下都发布什么政令,为何要发布那样的政令。”
  
      “是什么问题,导致了他们要发布那样的政令。”
  
      “去翻翻史书,看看有没有类似的。”
  
      “多看多学,少说话。做一个默默在一旁观察的人。”阑
  
      “那样说不定,你们还有一点点成为宰相的机会。”
  
      李重的话,跟他们以前所听说过的任何大道理都不同,他不会说去找到某本经典,然后告诉你这么做的道理。
  
      他只是说着很普通很普通的话,但这些话,却是他们这三十几年以来,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去注意过的。
  
      李重的话,就像是一道光,给处于迷茫当中的他们,忽然一下子就打开了一条宽阔的道路。
  
      这就是太子太师吗!
  
      人家能当太子太师,而且还是三代的老师,那肯定有人家的道理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王勃的家族好歹也是教育世家了吧。阑
  
      他的祖父,在隋朝的时候,就很有名。
  
      为何如今,却是连孙子都教不好。
  
      可能是因为王勃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出来,远离了自己的父母、远离了自己的家族。
  
      又或者是他那位作为教育家的祖父死得过于早。
  
      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啊!
  
      如今,李重也是不得不为自己的家族,而多多少少有些担忧。
  
      虽说他嘴上说的是,等自己死了,还哪管后世子孙如何。阑
  
      可问题是……
  
      谁又能真正不在意呢?
  
      所以……
  
      在自己有生之年,自己这家学方面的培养,还是要做好。
  
      不然,万一真要出个王勃这样的,这家族也就毁了。
  
      至于自己的家学是什么,怎么培养?
  
      咳!阑
  
      这个问题,这还真的有点难倒了李重。
  
      因为……
  
      他感觉好像也没有什么。
  
      难道……
  
      要让自己的子孙把九年义务教育也给上一遍?
  
      可问题是,他也没有相关的教材啊。
  
      更何况,最重要的,感觉还是需要有那个环境。阑
  
      环境都不同,又如何能培养出跟他一样的人来。
  
      末了,王勃跟杨炯两人便都向李重询问,那么接下来,他们应该从哪里开始做起。
  
      李重便道:“从最小的事情开始做起,给太子写信,就说,你们想去安西都护府跟着其他人学习。”
  
      “学习什么?”
  
      两人又问道。
  
      李重:“有什么学什么,反正,只要别拿你们的文才出来卖弄就可以了。”
  
      “可太子殿下应该不会答应。”阑
  
      “对!太子殿下之前已经拒绝过我们了。他连让我们跟着去西域,都没同意。”
  
      李重便道:“那你们就想办法让他相信你们,以后会变得脱胎换骨。”
  
      李重终究还是没有用自己的面子果实。
  
      毕竟……
  
      这难免会让两人觉得,自己最终还是要靠有权有势的人的举荐。
  
      还是让他们自己努力吧。
  
      嗨!阑
  
      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多出很多的边塞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