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各方反应

2024-10-13 作者: 老告
第三百七十九章各方反应【求订阅】    曹操临时征辟了县邑治所为官衙。
  
      整个县邑的主街,乃至全城都被戒严。
  
      三万人的曹魏中军护卫,在城内城外,披甲执锐,军威肃穆。
  
      十七岁的孙权,宽袍博带,被张昭,鲁肃,簇拥在中间。
  
      他手捧降表,入殿呈给曹操,并宣誓效忠,自称魏臣。
  
      孙权面北,对曹操执大礼,三拜九叩,上缴官印,表示江东归曹。
  
      曹操封孙权为侯,与刘琮投降时,相似的待遇。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
  
      除了曹操,没人意识到江东归魏,对后世将产生多大的影响。
  
      曹操额外赐封孙权以厚禄。
  
      简短而正式的投效见王礼,很快结束。
  
      “曹叔父。”孙权起身,试探着叫了一声。
  
      曹操笑了笑,没反对。
  
      孙权这才真正放心,确定曹操没有杀他之心。
  
      曹昂从曹操身侧出列:“仲谋,亏你降的快。就差一点,你被抓了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俩人凑一块,孙权小声说:“咱都大了,你以后别动手啊。”
  
      曹昂笑:“我开窍晚,早两三年还不懂事,以后不会了。在大魏,有任何事我都向着你,真心的,并非安抚。走,咱们出去说。”
  
      曹昂知道曹操还有其他事,和江东众臣要议,带着孙权当先离开。
  
      这时的县衙内,曹魏文武,都在打量张昭和鲁肃。
  
      曹操也在看两人。
  
      农夫与蛇,是曹魏在江东两个地位最高的谍子。
  
      农夫从一开始就想降魏,很坦诚且没有反复,就是张昭。
  
      蛇,听曹操给他的代号,就能大概理解他和农夫不一样。
  
      蛇有时候是很危险的。
  
      他是一个想降魏,但也准备对付曹魏,矛盾,睿智而又疯狂的人。
  
      降和战,他都是真心的。
  
      他因势利导,比如说曹魏想推动江东之战,他居中奔走,一力推动赤壁战事,完成了曹操的构想谋划。
  
      但他想对付曹魏也不假。
  
      如果过程中,曹魏稍有错失,落在下风,他也不会容情。
  
      蛇的打算是为江东谋划,与曹魏一战,若败,则真心降魏,亦没有遗憾。
  
      曹操正是看穿其用心,并顺其心思,加以利用掌握。
  
      真正的用人之术,就是因人心而用。
  
      刘备那边还潜伏着东郭先生和狼,也是一对儿。
  
      江东的蛇,是鲁肃。
  
      江东核心层的几个人,孙权,周瑜,张昭,鲁肃,两个是曹营谍子,还有半个犹犹豫豫。
  
      眼下大局已定,加上听到周瑜说出孙策死前交代可降,鲁肃也定下心意,决定投曹。
  
      他和张昭,对曹操重新执礼。
  
      曹操对两人各有安排。
  
      降臣不可能直入中枢。张昭有大功,但加入曹魏,也只能从州府别驾开始。
  
      鲁肃有大才,当世十人之列。
  
      但他入曹营,起步会更低,毕竟投降投的不彻底。
  
      不过用他,倒是可以放心用。
  
      曹营如今的根基,已不是某个人,或某几个人能撼动的。
  
      鲁肃:“魏王,公瑾有话让下臣转告。
  
      他说孙伯符临危托孤,他没能保全孙氏,自觉有愧,亦不会转投曹魏。
  
      其病体不便,无法觐见,请魏王见谅!”
  
      就在这一天之后,孙权归附的次日,周瑜被人发现时,已自行闭气,绝息而死。
  
      让他投曹魏,从江东大都督的位置上,变成官降数级的曹魏吏员,他主观上既不愿意,自尊心也承受不了这种落差。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叫赤壁的诗,是后世所作。
  
      说的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
  
      眼下,这首诗神预言了周瑜的结局。
  
      曹操说过,那封让他投降的信,是最后给他的机会。
  
      周瑜当时如果愿投,曹操会重用他。
  
      但他没有,死了…对他来说也好。
  
      至此,江东降魏。
  
      各州郡张榜,告知民众。
  
      江东的人口,户籍,通商等事,即日起都将做出调整。
  
      天下各地,沸沸扬扬的议论相关事。
  
      “连江东也归我大魏,这次算是天下归治了。”
  
      “还有益州,荆州半壁,以及交州。”
  
      “益州,交州皆偏远之地,内外不得安,如何是我大魏对手?”
  
      大魏治下,民众兴高采烈的奔走传告,与有荣焉。
  
      颍川。
  
      荀氏内部,几个荀氏的宿老,聚在一起,也在谈论相关。
  
      “魏王得江东,对我荀氏也是大喜之事。
  
      文若辅魏王之初,我荀氏就举族投魏,如今回看,实为明智之举。”说话的是荀氏资格最老的荀旉。
  
      他有些美滋滋,脸上如刀刻般的皱纹都跟着笑开了。
  
      因为当初荀氏,全面连曹,是他一力推动的。
  
      “魏王虽压制各方士族,但对我荀氏,虞氏,陈氏等三五家,始终亲厚。”
  
      “眼下形势愈发分明,我等也当恪守本分。”
  
      “有些人没得到好处,所以急着上蹿下跳。我荀氏所得不少,切忌贪念,可保我荀氏久昌。”
  
      荀氏,陈氏等大族,都在商量类似的事情。
  
      江东归魏,曹操称帝已隐然可见。
  
      他们附庸在后,曹魏稳固,则荀氏,陈氏等族,也跟着稳固昌盛。
  
      一些小士族附庸大族,则天下的安然稳定,便也随之更上一层楼。
  
      巴郡。
  
      听到孙氏投降,刘备急匆匆的从荆州,赶回益州。
  
      他回来便连下命令,首先收缩了荆州防线。
  
      因为知道荆州抵不住曹魏,遂主动让出一部分,避免和曹魏在此时发生正面冲突。
  
      刘备这次是真急了,又下令调动益州全部资源,支持张飞攻略益州以西部族。
  
      曹魏掌江东后,天下只剩益州未归。
  
      这让刘备的危机感,达到了顶点。
  
      随他一起回到益州的,还有关羽。
  
      关羽肩上带着伤。
  
      那是他奔袭曹营粮备,在长坂坡和赵子龙交手受的伤。
  
      从个人武力上来说,两人处于均势。
  
      若真厮杀起来,很难预料胜负。
  
      但关羽的兵马,远不及赵云麾下曹魏精锐,身经百战。
  
      所以作为将领,各自聚集兵势加身后,关羽便有些落在下风,无奈收兵。
  
      此番刘备回益州,将关羽也带了回来。
  
      他还在荆州,收缴了大量物资,并带着众多人口,迁入益州。
  
      益州和荆州之间,有天险可守,倒是让刘备稍感安心。
  
      他紧锣密鼓的安排好一切,遂再次来拜访一同回到巴郡的诸葛亮。
  
      他来时,诸葛亮和庞德公,在院子里煮茶。
  
      赤壁之后,诸葛亮亦有些心态上的变化。
  
      他虽有超众之智。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眼下大势,尽在曹魏。
  
      他也没有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的本事。
  
      刘备没来之前,诸葛亮便在和庞德公交谈:“师尊,我与您在赤壁战前,曾做过推演,知江东获胜不易。
  
      但并非没有一点机会。
  
      周公瑾是多智善断之人。”
  
      “他以引风之术,在江上举火,得疾风相助,本有七八分成算,火焚曹魏船舰,却落得个惨败的下场。”
  
      “以师尊看,问题出在哪?”
  
      庞德公抿了口茶汤,徐徐道:“魏王所谋,在众之上。”
  
      在众之上,意思是其他人的算计,事先已被曹操洞悉,自然有败无胜。
  
      诸葛亮:“如今曹魏得了江东,剩下益州独抗曹魏,且汉中还在曹魏手里。别说攻出去,固守已难如登天。”
  
      庞德公摇头:“你换个方向再看。”
  
      诸葛亮明白庞德公的意思,从曹魏的角度看。
  
      魏王是想利用刘备,来梳理益州。
  
      现阶段,诸葛亮应该顺势为之!
  
      庞德公:“不论现在还是往后,先经略益州,辅助刘玄德梳理周边外族,则进退皆有余地。”
  
      诸葛亮若有所思。
  
      刘备过来后,加入师徒二人的小圈子。
  
      三人转而商榷当前形势,如何求存。
  
      同样在巴郡的皇帝刘协,也收到了伏平带回来的消息。
  
      “赤壁之战落败,孙权不日而降,曹魏已实际控制江东。”伏平脸色戚戚。
  
      屋里坐着皇帝,伏完,伏寿,孔融。
  
      还有一个叫伏季的壮汉,三十上下,是伏寿的兄长。
  
      其掌握着伏家统领的一支兵马,是刘备允许的,负责对付益州内部,原有士族。
  
      这几个人,便是皇帝的全部嫡系。
  
      江东投魏,几人都有些不知该如何应对:
  
      “江东不是有周公瑾吗?
  
      孙氏不是江东猛虎吗?
  
      绵延数千里的江东,这么快就溃败?”
  
      皇帝紧抿着嘴唇:“江东徒有虚名,如此不济?”
  
      伏平摇头:“非江东不济,是曹魏强盛,江东竭力也难敌。”
  
      “孙氏若不降,最多不过晚些时日,同样会被击溃。”
  
      “我回来前,收到的消息是江东各地,士族争相西逃。
  
      稍有疑虑,想拥私兵与曹魏对抗,或谈条件者,一触即溃,被曹魏举族除名。”
  
      皇帝愁眉不展,突发奇想道:
  
      “我记得武帝时期,探查过我神州周边海疆。益州往南还有海域,大岛。
  
      若曹魏强不可敌,我们或可让刘益州往南外探,拓展新土。”
  
      孔融在夜色初降时,回到自己的寝殿。
  
      想到曹操来日将称帝,他便有些呼吸不畅。
  
      他执笔在面前的简卷上,写下一行行蝇头小字。
  
      孔氏有不少故旧,还在曹魏境内,甚至有人在曹魏任职。
  
      这些人中,有不少受过孔氏的大恩。
  
      他想试着拉拢一些人,与自己联手,形成暗中的士族同盟,以抗曹。
  
      孔融连夜写下多封信函,让人秘密送出。
  
      然而孔融和皇帝想不到的是,他们的密议,不久之后便以简卷的形式,出现在曹操案头。
  
      皇帝还想拓边,往其他方向开荒……曹操哑然失笑。
  
      四月。
  
      他仍坐镇中枢,指挥大军,扫击江东各地。
  
      士族往西跑,曹操也准备顺势将荆州大半收入手中,把刘备困死在益州。
  
      这一日,贾诩来报:
  
      “江东孙氏等各家的亲眷北迁,送到何地落脚居住,需大王亲定。”
  
      江东的眷属,曹操想起一个人来:“把迁居之人的名册,拿给我看。”
  
      Ps:求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