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高歌猛进

2024-10-13 作者: 老告
第三百八十章高歌猛进【求订阅】    下午的书房,天气晴朗。
  
      曹操手执贾诩递上来的名册,接连看到一个个名字。
  
      有江东眷属,也有历史上名噪一时的江东名臣。
  
      陆逊,诸葛瑾等人,连同家眷都在其上。
  
      其中有些人年纪还小,名声不显。
  
      曹魏预计把部分江东人口,迁往邺城,洛阳,长安三地。
  
      洛阳,长安是天下动荡时,破坏最严重的地方。
  
      但这两地又格外重要,重建要优先考虑,迁入人口,逐步恢复其人口基数。
  
      曹操在名册上看见一个名字,挑了下嘴角。
  
      孙尚香,这不刘备他媳妇吗?
  
      据说是个很泼辣和桀骜难驯的小侠女,舞枪弄棒的。
  
      还有小乔也在名单当中。
  
      她和大乔一样,姐俩挺命苦,过门不久,夫婿身死。
  
      曹操执笔把其中几个名字,标出来,送邺城。
  
      其余人分归洛阳,长安。
  
      赶巧戏志才和郭嘉也联袂进来,有事奏报。
  
      收归江东,曹操身边的几个近臣,各管一摊,忙得脚不沾地。
  
      因为需要梳理的事太多了。
  
      戏志才也递上来一部简卷,是收归江东所得,军备,物资等等。
  
      他负责汇总,统计。
  
      江东的底子薄,没多少东西能入曹操的眼。
  
      但军事上的收获不少。
  
      尤其是水工匠作。
  
      他们的战船,在赤壁大火之后,仍有上千艘。
  
      另外,抄家江东士族,倒是得了不少东西。
  
      曹操看过,在册子上写下几行批注。
  
      戏志才接过去,脚步匆匆的走了。
  
      “大王。”
  
      贾诩道:“臣想把家眷,迁到身边来。”
  
      他至今仍没把全部家眷,迁到邺城。
  
      他把妻子儿女,带在身边,这是表示对曹操没有二心。
  
      但贾家的另一支,诸如叔伯父母等亲眷,始终不见踪迹。
  
      多年来,他自己也不联系。
  
      贾文和就是这么谨慎的人。
  
      不仅自己苟,还带着全家一起苟。
  
      后世有个统计,说贾诩是整个汉末三国,三大阵营知名的人当中,唯一不仅自己长寿善终,且子孙三代以内,所有亲眷都被他护持的妥妥当当,连一个出意外的都没有。
  
      这在乱世,可太难得了。
  
      天灾人祸,全都和贾家不沾边。
  
      他找的居住地,生存方式,必定是绝对安全的。
  
      而这么多年,曹操只当不知道贾家还有一支,从不追问。
  
      眼下江东归附,贾诩自己提出迁居整个贾家,入邺城。
  
      他觉得这个机会,颇为合适。
  
      一来曹魏已足够稳固,再不迁,等着天下一统,就毫无意义了。
  
      “贾文和,你挺谨慎啊。”
  
      郭嘉挑拨离间:“大王待你亲厚,你却等了这么多年,才把家人迁过来。可见你这人不能交心,做事老藏一手。
  
      要不是大王胸襟宽广,早把你拖出去斩了。”
  
      贾诩斜眼瞅郭嘉,做了个有些奇怪的手势,把手掌翻过来,转了一圈。
  
      郭嘉看见,愣了下,立马住口。
  
      但也回击了一个手势。
  
      贾诩同样有些意外,回头不再开口。
  
      曹操低头看简卷,眼尾扫到两人的小动作,心忖这俩货有什么把柄,互相落在对方手里?
  
      听过唇枪舌剑的交锋,比划手势对垒还是头一回见,亏得两人都能看懂彼此的意思。
  
      “奉孝,你来何事?”
  
      曹操看向郭嘉。
  
      “大王此前说,有些布置要早做安排,推动我大魏快速发展。
  
      收归江东,便要开海疆。海上拓荒,前期必困难重重,亦无前人的经验可参考,非能力卓越之人不可为。”
  
      郭嘉的意思,海上开荒,是个苦差。
  
      偏偏又极需要能力,且很重要。
  
      这个人选用谁,要曹操才有权定夺。
  
      曹操说的开海疆,前期就是吞并,抢夺资源以富己。
  
      倭国是第一个被他瞄上的目标。
  
      倭国不大,但铁矿、煤炭、稀有金属等矿产,还有马匹资源丰富。
  
      他们在后世实施的是自家的资源不动,不挖,留下来传给后人。
  
      大抵就是先消耗别的国家,他们自己的东西留起来,储备过冬。
  
      曹操准备反过来,对倭国实施毁灭性开采,把其资源掏空,来强壮大魏。
  
      以倭国人来挖矿,开采资源,给大魏输血。
  
      想让一个国家在乱世以后,恢复治理,走入盛世,通常需要几代君臣的努力,一代代中兴,才能做到。
  
      但并非没有捷径。
  
      比如后世的成吉思汗,靠往外扩张,劫掠他人资源,来支撑国力,滚雪球,不断外侵。
  
      他用来快速富己的办法,就是抢别人壮大自己。
  
      后世的倭国也一样,依靠发动战争,抢走了华夏多少资源。
  
      他们把这些资源运回去,囤积起来,富了几代人?
  
      不过发动战争,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就损兵折将,自己损失惨重,得不偿失。
  
      所以这事需要有能力,手段惊人的臣属,来主持推动。
  
      且最好是不止一人,要能相互制衡,也可以相互协助,形成稳定的结构。
  
      曹操早想好了人选。
  
      要开疆拓土,就要收拢天下之才,团结更多人,来做大事。
  
      “鲁子敬权衡决断,谋略辨事之准,都为上上之选。
  
      再以沮公与(沮授),和他协作,加快船舶制备,处理海疆诸事。”
  
      郭嘉点头称善。
  
      鲁肃不仅能力过人,且他江东出身,熟悉船备水事,正是开海最合适的人选。
  
      郭嘉,贾诩告退下去,曹操坐在位置上,琢磨了一会。
  
      周瑜要是降了,原准备让他去开拓海外事务。
  
      大魏水军都督,开海总领,用他杀溃海外四方宵小,不比江东大都督强多了!
  
      可惜他选择了自绝。
  
      受时代的影响,在汉时,再杰出的人,着眼点也在一时一地,看不到神州之外。
  
      刘备,包括诸葛亮,亦受此限。
  
      曹操有后世记忆,却是一开始就将目光放在汉土之外。
  
      早两年,他急着先把乌桓拿下来,紧接着就开拓西域,便是为了提前对外布局。
  
      想强大一个国家,直接控制的领土,不一定要太大。
  
      但影响力,权力的覆盖性,一定要足够强。
  
      把周边这些为祸的部族和国家,全都掏空,给大魏供血。
  
      曹操打算让周边外族,没有可识之字,内无可用之资源,完成精神和资源上的统治,不可用的则斩草除根,以绝后患,方便神州的久治长安。
  
      他起身看了眼窗外,心忖算着时间,一统就在眼前了。
  
      当权力攀升到一个阶段的巅峰,会是怎样的光景?
  
      他很快收拢思绪,回到位置上,闭目养神,推动自身修行。
  
      这段时间,收回江东,曹操亲至前线,终于体会到了撒尿的时间都没有的苦楚,有时要彻夜忙碌。
  
      稍稍行功,恢复精神体力,稍后还有许多事。
  
      他闭目修行。
  
      遥远距离外的邺城,书房里的传国玺,紫晕流转,竟与他隔空呼应。
  
      攻克江东,得了数百万人口,曹魏的国运,再次激增。
  
      镇国玺内部,映现出万里山河。
  
      一条真龙,在其中游曳吞吐山河之气。
  
      曹操在千里外,气机却是和国玺相连。
  
      他每一次呼吸,都能融合人道大运,体内气机沛然。
  
      而在邺城的曹府内,卞媚,虞倾等妻妾,在曹操走后不久,便陆续生下孩儿,给曹氏添了新丁。
  
      此时的内宅,虞倾,卞媚,白珂,文姬等人凑在一块。
  
      曹操让人,把一些小物件,提前送回来,给众妻妾分配。
  
      几女聚在一起,兴致盎然的挑选曹操送回来的礼物。
  
      虞倾眼神明媚:“夫君收归江东,称帝就不远了。”
  
      潜台词:我要当皇妃。
  
      卞媚往邺城以南的方向看了看,有些羡慕貂蝉。
  
      貂蝉没有子嗣要照顾,且掌管着曹府的内库。
  
      大魏收江东,抄家士族,有诸多东西要入府上的内库。
  
      貂蝉前些时日便接了消息,往南去和曹操汇合了。
  
      “夫君不知要几时能回?”杜夫人打了个哈欠,懒洋洋的问。
  
      “夫君送消息说,不日便回。”
  
      时间来到五月,曹魏的各路兵马,在太史慈,甘宁,蔡瑁,张郃,曹纯,徐晃等众将带领下,完成了对江东地区的第一波梳理。
  
      遂由太史慈领军,从江东往西,进入荆州。
  
      而赵云从北往南,自长坂坡杀下来,和太史慈形成两路兵马,攻城略地,以取荆州。
  
      刘备所部不敢接战,收缩防守,曹军遂在荆州高歌猛进。
  
      其余部将,则留在江东,稳定局势。
  
      此前的江东境内,有山越为匪患,多年难以平复。
  
      主因是江东多水军,山越在山里打游击,此进彼退,很难清剿。
  
      当曹军过来,曹操便下了一纸招安令,目的是分化山越群匪。
  
      没有谁想一辈子当匪,见不得光。
  
      山越之前和江东敌对,仇怨颇深,没有机会和解,被迫为匪。
  
      眼下江东变天,可说是他们唯一摆脱匪徒身份,上岸的机会。
  
      曹操的招安令下来,山越内部顿时分成两派。
  
      一部分主张降魏。
  
      另一部分反对。
  
      五月中,有部分山越匪众,下山接受招安。
  
      张辽为江东兵马总指挥,立即下令让他们带路,反过来清剿山越匪众,纳投名状。
  
      山越遂从内部瓦解。
  
      曹军杀入山里,用内应领路,四处追逃,只半个月,便连续突击山越的四处老窝。
  
      这就是内部反叛的危害性,躲都没地方躲。
  
      山越虽然还有些余党,四散逃走。
  
      但已不成气候,算不得祸患了。
  
      曹军在江东,荆州,皆推进顺利,形势趋稳。
  
      曹操这时才松了口气,能闲赋下来。
  
      下午,趴在书房,曹操脚边的寅,忽然支棱起耳朵,庞大的身躯一纵,轻灵如狸猫,从窗子窜出去,往宅邸外飞奔。
  
      同在书房的姚静讶然问:“寅这是怎么了?”
  
      “急着拍马屁。”
  
      Ps:求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