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借机敲打

2024-03-29 作者: 放羊小星星
第一百六十八章借机敲打    福宁殿。
  
      这一日,例行的处理政务期间,刘娥忽然问起了前日钱惟演上疏的事。
  
      “钱惟演呈上来的札子,六哥可看过了?”
  
      “看过了。”
  
      “六哥是如何想的?”
  
      李杰沉吟道:“吴越钱氏确实有献土之功,然,仅凭此功却不足以配飨庙廷。”
  
      “唔。”
  
      刘娥微微点头,官家的看法并没有超乎她的意料,况且,她提此事也不是为了帮钱惟演求情。
  
      而是为了引出接下来的问题。
  
      “关于配享的功臣,六哥心中可以定计?”
  
      “正要和大娘娘提及此事。”
  
      李杰坦言道:“关于人选,我比较属意王文正公(王旦),以及中书令李继隆。”
  
      在王旦和李沆两个人选中,李杰当然会更偏向于王旦。
  
      至于原因嘛。
  
      灵州是在李沆为相的时候丢到的。
  
      虽然弃守灵州的责任,不能完全归咎于李沆,但和他也脱不了干系。
  
      其实,关于是否坚守灵州的议题,最早可以追朔到太宗时期。
  
      太宗淳化五年(994),李继迁第一次大举围攻灵州,彼时,太宗的态度很是坚决。
  
      决意讨之,兵分五路,直驱夏州!
  
      但这一战的结果嘛,起初有些小胜,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继迁开始搞起了游击战。
  
      党项人主要是以骑兵为主,进可攻,退可守,李继迁总是避而不战,令当时的宋军将领李继隆很是苦恼。
  
      灵州地处西北,粮草全靠朝廷支援调度,持续了两三年的战事,对于后勤的压力极大。
  
      最终,这一战以失败而告终。
  
      便是此时,宋太宗生出了弃守灵州的念头。
  
      然而,宋太宗掌兵的能力不行,但他的眼光还是有的,他很清楚灵州的重要性。
  
      只要灵州握在朝廷的手上,党项就没有对外扩张的空间。
  
      于是,到了至道三年(997),宋太宗准备再度出事,横击党项。
  
      后来,因为宋太宗身体的缘故,此战最终不了了之,没过多久,宋太宗便驾崩了。
  
      皇权交替之际,最终要的当然是天子之位。
  
      当时,宋真宗是太宗亲自册封,昭告天下的太子,而且已经当了一年多的太子。
  
      但宋真宗继承大统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宗法制度中,嫡长子继承制是最基本的一项规则,而宋真宗并不是太宗的长子,而是第三子。
  
      长子赵元左是最早被立为太子的,后来因为同情叔父秦王赵廷美,被太宗不喜,以致于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不过,废太子归废太子,他确实是宋太宗的嫡长子,并且至道年间他也没有死。
  
      另外,至道三年时,宫中的皇后乃是太宗的第三任妻子,也就是李继隆的妹妹。
  
      李氏膝下无子,不论是真宗,还是太宗长子赵元左,对于她而言,都是别人的孩子。
  
      同时,对于楚王元左,她也是抱有同情的。
  
      毕竟,赵元左被废不是因为德行问题,只是因为同情了不该同情的人。
  
      所以,在真宗登基之前,大宦官王继恩暗中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密谋,意图拥立废太子楚王元左为帝。
  
      他们的密谋,得到了李皇后的认可。
  
      当然,最后他们并没有成功,宰相吕端坚持的贯彻了太宗的旨意,拥立太子赵恒为帝。
  
      这场密谋拥立楚王元左的风波,虽然很快就被平息了,但余波却很悠长。
  
      直到半年后,也就是至道三年七月,宋真宗才将目光重新投到灵州一事上。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这半年内,真宗提拔了几位潜邸旧臣,李至和李沆转迁至参知政事。
  
      而他们两个却是铁杆的保守派,坚持弃守灵州。
  
      吕端虽然是坚守派,但他错误的估计了真宗的性格,懦弱的宋真宗可没有强大的决断力。
  
      相比于吕端,明显是出身潜邸的李至和李沆,更加了解宋真宗。
  
      这一次灵州弃守之争,最终以保守派获胜而告终。
  
      在王禹偁的建言下,真宗虽然没有彻底放弃灵州,但是却把夏州、绥州、银州、宥州、静州赐给了李继迁。
  
      这等行为,完完全全是资敌,即便是‘大宋战神’,也干不出这等湖涂事。
  
      得到了五州之地的党项人,获得了极大的战略纵深空间,同时,也为灵州失守埋下了伏笔。
  
      咸平元年(998),吕端自请罢相,出于异论相搅的基本原则,宋真宗同时拜张齐贤、李沆为相。
  
      前者是吕端推荐的,后者乃是真宗潜邸旧臣。
  
      因为吕端推荐为相的张齐贤,自然继承了吕端的政治主张,力主坚守灵州。
  
      而作何弃守派的主力人物,李沆当然不会同意坚守。
  
      为此,两派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直到四个月后,坚守派才堪堪占得上风,真宗下诏,调遣了六万大军支援灵州。
  
      然后嘛,等援军到了,灵州知州裴济的尸体早就凉了。
  
      至此,灵州彻底失陷,落入了党项人之手。
  
      毫无疑问,灵州失陷,宋真宗绝对要负首要责任,如果不是他的懦弱,出身潜邸的几位宰辅大臣,或许也不会力主弃守。
  
      次责便是李沆。
  
      如果没有弃守派的激烈反对,朝廷也不会错失最佳的救援时机。
  
      战局瞬息万变,别说是耽搁了四个月,就是耽搁了四天,一场胜利或许就会变成一场大败。
  
      另一边,当刘娥得知李杰打算将李沆排除在外,心中不免生出几分疑虑。
  
      如今的次相王曾是李沆的女婿,学士院翰林承旨李维,则是李沆的弟弟。
  
      官家如果真将李沆剔除,这两人心中多半会生出怨怼。
  
      一个是宰相,一个是有着‘内相’之称的翰林学士,两者的号召力,绝对不容小觑。
  
      眼看刘娥陷入犹疑之中,李杰不由稍稍提醒了一下。
  
      “大娘娘,王相前些日子……”
  
      点到为止,接下来的话,李杰即便不说,刘娥也是懂得,恰好可以借助此事,敲打一下王曾。
  
      “也罢。”
  
      “便依六哥的意思吧。”
  
      刘娥想了想,最终还是同意了,事实正如官家所言,王曾之前的行为确实过界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