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出知青州

2024-03-29 作者: 放羊小星星
第一百六十九章出知青州    两天后。
  
      一道诏书从禁中发至政事堂。
  
      真宗文明章圣元孝皇帝,绍隆景业,驯至治平,睿圣之功,诚超逾邃古,忠贤之左,亦协赞于大猷…………
  
      太尉、赠太师、尚书令王旦,践历台枢,将二十载,赞弭兵之论,兴旷世之仪,纪律用张,方夏咸乂,蔼然令德,洽于民瞻。
  
      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中书令李继隆,旧勋之门,克嗣前烈,沉毅有勇,个傥好谋,从幸澶渊,实总兵要,奋威却敌,厥功茂焉。
  
      并宜列大室之庭,预大烝之享,冀昭盛烈,允协旧章,当并配享真宗皇帝庙庭。】
  
      当王曾看到这份诏书,他瞬间明白了,为何已故的岳父没有被提名其中。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前些日子,他的行为,定然被宫中人知道了,以致于岳父受到了牵连,失去了配飨的位置。
  
      念及至此,王曾顿时觉得羞愧不已。
  
      岳父执掌相印期间,国家盛治,焚封妃之诏,格人主之私,请迁灵州之民,以夺西夏之谋,无愧于宰相之任也!
  
      并且,岳父还是真宗的潜邸旧臣。
  
      如果没有意外,以岳父之功,绝对能配享殊荣。
  
      结果却因为他,失去了青史留名的机会。
  
      良久。
  
      王曾喟然长叹,紧接着,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一个重大无比的决定。
  
      次日。
  
      王曾自请罢相的诏书呈入了禁中。
  
      虽然他自请的理由是身体抱恙,但这摆明了是借口,明明前两天好好好地,怎么可能突然恶疾?
  
      所以,此次自请罢相,不过是‘抗议,配飨庙廷的诏书。
  
      当然,王曾确实有这个意思,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他自请罢相,更多是因为觉得心灰意冷。
  
      宋朝以孝治天下,李沆虽然不是王曾的父亲,但作为李沆的女婿,却亲手葬送了岳父配飨庙廷的机会。
  
      这一点,王曾无法原谅自己。
  
      自请罢相,既是抗议,也是对他自己的惩罚。
  
      宝慈殿。
  
      刘娥看到王曾的上疏后,二话不说,直接将奏疏原封退了回去。
  
      这一次,她没有和李杰商量。
  
      纵观新年之后,这也是刘娥第一次绕开李杰,单独处置朝政。
  
      哪怕她对王曾有着诸多不满,可也没到罢黜王曾的地步。
  
      不论怎样,王曾确实是一个直臣,朝廷需要这样的人。
  
      如果王曾倒了,又有谁能制衡丁谓?
  
      仅凭吕夷简?
  
      怕是不能,毕竟,吕夷简资历尚且不足。
  
      如今,吕夷简转迁至参政还不足一年的时间,即使他能力强干,也无法再次晋升。
  
      吕夷简暂时无法晋升,另外一个参政任中正,也是不能提拔的。
  
      任中正是丁谓一系的人,提拔他的话,和让丁谓担任独相有何区别?
  
      ….
  
      没有!
  
      固然,国朝是有独相的例子,比如至道三年997至咸平元年998,执掌相印的便只有吕端一人。
  
      再比如,咸平三年1000,张齐贤罢相,彼时,李沆便成为了中书中唯一留任的宰相。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但这两个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单独任相的时间都很短。
  
      吕端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大概
  
      有一年多的时间,而李沆单独任相的时间则很短,仅有四个月。
  
      另外,吕端和李沆也都是自请罢相的。
  
      赵宋君主是什么德行,文臣们心里都清楚的很,单独执掌相印,权力确实足够大。
  
      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
  
      但相应的,风险也大,永远不要怀疑帝王的猜忌之心。
  
      又次日。
  
      眼看奏疏被打了回来,王曾再次上请罢相。
  
      如此反复三次,刘娥最终还是同意了王曾罢相,并且将其改任为知青州。
  
      不仅如此,刘娥还给王曾加了‘吏部尚书,的头衔。
  
      青州,乃是王曾的家乡,让他领着吏部尚书的名头回去,也算是荣归故里了。
  
      宰相自请罢相,出知地方,当然是一件大事。
  
      朝野内外,对于此事的议论,不绝于耳。
  
      如果说谁最难受,多半无法比出一个高低,但若是说谁最开心,那肯定是非雷允恭莫属。
  
      前些日子,他还在为如何‘送走,王曾而感到烦恼。
  
      结果,他还没出力,王曾自己就倒下了!
  
      虽然王曾罢相这件事,他没有功,但他日后肯定不用再领‘过,了。
  
      所以,这波是天降大礼啊!
  
      怎能不开心?
  
      福宁殿。
  
      王曾自请罢相,李杰确实有点意外。
  
      他本来还想着找个借口来着,现在倒好,借口都不用找了,王曾就自请罢相了。
  
      其实,李杰之所以将李沆踢出配享功臣名单之外,主要原因不是敲打,这只是附带的,是给刘娥的‘借口,。
  
      李沆是弃守派,才是真正的缘由。
  
      对于这类弃守派,投降派,李杰是一点好感也没有的。
  
      作为李沆的女婿,王旦的继任者,王曾的政风也是趋于保守的,所以,单凭这一点,王曾就很难被李杰重用。
  
      同样的,吕夷简也是保守派之一。
  
      不过,这个保守得加上一个限定词。
  
      灵活!
  
      吕夷简是灵活保守派,深谙上意的他,很清楚上面的选择,上面喜欢什么样,他就选择什么样。
  
      在某种意义上,吕夷简和丁谓是一类人,操弄权术的高手,醉心于权力。
  
      当然,吕夷简要比丁谓更加有底线,有原则一点。
  
      这一点,其实和他们的出身有关,吕夷简入仕时,吕氏已经成了天下闻名的大族。
  
      而丁谓嘛,出身差了一点,小地主阶级,完全无法和吕夷简相提并论。
  
      所以,为了能够往上爬,丁谓的底线自然会低上很多,唯有不择手段,寒门出身的他才能走到今天。
  
      ……
  
      ……
  
      ……
  
      定王府。
  
      「哈哈!」
  
      后院的暖阁内,得知王曾出知地方的消息,八大王赵元俨先是抚掌大笑,然后一边喝着小酒,一边哼着小曲。
  
      好事啊!
  
      王曾走得好!
  
      赵元俨高兴,倒不是因为他和王曾有什么矛盾,仅仅只是觉得‘逼走,一位宰相,确实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当朝宰相被逼的自请罢相!
  
      这代表什么?
  
      朝局昏暗啊!
  
      这一次,舆情也许会更加汹涌。
  
      喜欢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放羊小星星
  
      ,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
关闭